-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第一节 法律与法治第二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第三节 民法第四节 邢法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本章重点难点(1)法律的本质与特征;(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4)我国刑法;(5)法律权利与义务。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 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习近平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 2002年1月29日、2月23日,清华大学机电系四年级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用火碱、硫酸将北京动物园的五只熊烧伤,其中一头黑熊双目失明。 这一故意残害动物的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公众的强烈愤慨。“高材生为何会做出如此残忍行为”“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没有必然成为一名好公民”,社会各界一度有过激烈论争。 时隔一年,“刘海洋硫酸泼熊案”于2003年4月23日上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悄然开庭审理。北京西城区检察院是以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对刘海洋提起公诉的,而“时隔一年”则被外界理解为客观上使刘海洋离开舆论中心,避免在群情激愤下被不公正的对待,并有助于让其完成学业的法律“温情”之举。 根据刘海洋的辩护律师李克敏介绍,两个小时的庭审过程中,诉辩双方主要围绕着被伤的熊属于“财物”还是“国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刘海洋伤熊的行为在主观上属于“故意”还是“过失”,法律在“刘海洋伤熊事件”上是否存在空白等问题展开激辩。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当的法律素质。 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第一节 法律与法治 一、法律的词源 在古汉语中,“法”的古体为“灋”。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法”古体为“灋” (读“廌”zhi的音),并解释为: “灋”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廌是一种神兽,它“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灋这说明:???在中国古代,法与刑是通用的法从古代起就有公平的象征意义古代法具有神明裁判的特点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 据《说文解字》解释,“律,均布也”。所谓“均布”,古代调音律的工具。说明律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是普遍的人人必须遵守的规范。 我国古代“法”“律”二字同义。《尔雅释诘》曰“法,常也。律,常也。”《唐律疏义》更明确指出“法亦律也,故谓之为律”。把“法”和“律”连用作为独立合成词,却是在清末民初由日本输入。如果法与律连用,法强调平、正、直;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 二、法律的涵义 对什么是法律,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期以及同一时期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思考:法律是什么?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一)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1、从法的本体下定义:着重以简化或抽象化的形式揭示法是什么。(1)规则说,认为法即规则。例如古代管仲说:“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清末法学家沈家本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现代西方法律实证主义者更明确地把法定义为一个社会为了决定什么行动应受公共权力加以惩罚或强制执行而直接或间接地使用的一批特殊规则。(2)命令说,认为法是国家的命令,主权者的命令。(3)判决说,认为法 即判决 。例如美国法学家格雷说,法只是指法院在其判决中所规定的东西,法规、判例、专家意见、习惯和道德只是法的渊源。当法院作出判决时,真正的法才被创造出来。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2、从法的本源下定义:说明法的基础或法自何出。(1)神意论,认为法即神意。古代社会的“君权神授”理论,主张法自神出,法是神(上帝、先知)为人类规定的行为标准。现代社会神学的自然法学家仍然主张法是上帝的意志。(2)理性论,认为法是理性。古罗马西赛罗说:“法就是最高的理性,并且它固植于支配应该做的行为和禁止不应该做的行为的自然之中。当这种最高的理性,在人类的理智中稳固地确定和充分地发展了的时候,就是法。” 第七章 领会法治精神 树立法治观念2、从法的本源下定义:说明法的基础或法自何出。(3)公意论,认为法是公共意志或共同意志。卢梭说,法是公意的宣告。(4)权力说,认为法即权力的表现或派生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 课件 模块3 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检修.pptx
- TSGZ8001—2019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去水印版).pdf VIP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圆明园的毁灭观后感.docx VIP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 课件 3.1 电机控制器检测与故障诊断.pptx
- GB∕T 5777-2019 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纵向和∕或横向缺欠的全圆周自动超声检测(含2021年第一号修改单).pdf
- 汽修安全培训课件.ppt VIP
- 网络改造设计方案.doc VIP
-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读后感.docx VIP
- 旅游大数据(北京第二外国语)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