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下第七单元30课《诗五首》很实用概论.ppt

语文版七下第七单元30课《诗五首》很实用概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何最后要加上“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但不能缺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      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 王昌龄曾因不拘生活小节,两次被贬,天宝年间他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写下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王昌龄和李白都是唐时著名的诗人,两人是很要好的朋友。李白写这首诗的缘由,从诗题可以直接知道:李白听到好朋友王昌龄被贬谪(左迁)到荒远的龙标去的消息,遥对着朋友所在的方向,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题目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我)在这遥远的地方写下这首诗寄给他。 译文:杨花落尽了杜鹃不住地哀啼,听说您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溪;把我的思念托付明月,随风伴着您奔赴那夜郎以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 赏析 写景则专取杨花,“杨花”即“柳絮”,杨花飘落会满天飞舞,漂泊无定。 寓意为“漂泊无定”。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常在夜间悲啼不已,声音凄苦。这里写子规,实际上借以抒发作者当时对王昌龄被贬的悲哀与同情。 ——写景兼点时令(暮春)。 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道”:非常惊讶地得知。” “五溪”即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就是今天的湖南西部,当时属于荒蛮之地。是极偏远的地区;而“龙标”,却还在更荒僻的远方。 “过五溪”写出 了贬谪道路的遥远与艰难。 李白并没有在这里直接抒写那些悲痛的语言,但是他悲痛的心情已经流露在字里行间了。所以在这句里面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直叙原因 ,流露出他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挂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 ——抒情,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 ※★ 名句赏析(把A和B合起来写) A、这两句的含义是: 朋友远去,我身在他乡不能相送,只有将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与明月,随风送你到被贬之地了。 B、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使明月具有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情怀。构思新巧,想象美妙。 朋友远去,不是应该亲自相送吗?可是这时候的李白却是“明月千里寄相思”,作者所寄的是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暮春) 想 象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被贬谪一事的关切与同情。???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29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任浙江鄞县时,写下此诗。在鄞县他组织百姓浚治渠川,兴办水利,这些举措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才能。此时的他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先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题解: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浙江杭州的灵隐山上。相传可以看到沧海日出。这首诗是王安石在鄞(yín)县任上所作。这是他出仕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王安石登上飞来峰,踌躇满志的写下了这首热情洋溢,富有气魄的诗章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