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鼻咽癌高发区EB病毒EBNA1 IgA抗体检测临界值的确定.ppt

鼻咽癌高发区EB病毒EBNA1 IgA抗体检测临界值的确定.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B病毒血清抗体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中山市肿瘤研究所 程伟民 几个基本概念 EB病毒抗体及其检测方法 鼻咽癌早期诊断与风险评估 总结 几个基本概念 EB病毒抗体及其检测方法 鼻咽癌早期诊断与风险评估 总结 EB病毒 1964 年Epstein 和Barr 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 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建立病毒株,并在该病毒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命名为EB 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EBV) 。 EB病毒属于人类γ疱疹病毒,是一种人类普遍感染的嗜B淋巴细胞病毒。在急性感染阶段,EB病毒初次感染发生于口咽鳞状上皮细胞,其后可长期存在于B淋巴细胞,呈潜伏感染状态。由于静止状态的EB病毒一旦处于活化状态,即可变为与包括肿瘤在内的许多疾病的相关病因,因此EBV被IARC(1997)列为第一类人类致癌病毒。 EB病毒 EBV 是一种嗜B 细胞的人类疱疹病毒,在B 细胞中有两种感染形式: 1、增殖性感染 EBV 感染B细胞后,仅极少一部分病毒基因在细胞中能充分地表达。首先合成EA (早期抗原) 等早期基因产物,接着是DNA 复制、VCA (荚膜蛋白) 和MA (膜抗原) 合成,最后组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而释放,此时细胞亦随之溶解而死亡。 2、非增殖性感染 (1) 潜伏感染:EBV 感染B 细胞后,多数细胞中的病毒基因组处于潜伏状态,此时细胞只合成EBNA 和LMP。根据EBV 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分为潜伏Ⅰ~ Ⅲ型,潜伏Ⅳ型为健康携带者。 鼻咽癌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的多发肿瘤之一,来源于鼻咽粘膜上皮细胞的低分化或非分化癌。为恶性度较高的肿瘤, NPC有明显的种族倾向,大部分患者是中国人及其后裔,在爱斯基摩人、北非洲人和马来人中也较常见。在我国发病率以广东省为最高,其次为广西、湖南、福建、江西等省。发病率男性达30/10万以上,女性也超过15/10万。鼻咽癌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最小3岁,最大90岁。 中山是鼻咽癌的高发区发病率达17.02/10万。 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 EB病毒与鼻咽癌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世界上90%以上的人群都有EB病毒的感染,在发展中国家EB病毒的感染可以发生在幼年时期,据调查,我国南方EB病毒的感染最早可出现在4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EBV可以长期潜伏于体内而不引起明显、严重的后果,但是,对于部分感染者来说,其体内的EBV却暗示着恶性发展。基于EB病毒感染的普遍性以及鼻咽癌发病的地域性和人种倾向性,因此,是否存在与鼻咽癌高发相关的EB病毒株是个很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血清EB病毒抗体 鼻咽癌患者血清学特点: 1、高抗体水平 2、宽抗体谱----多种抗体水平升高 几个基本概念 EB病毒抗体及其检测方法 鼻咽癌早期诊断与风险评估 总结 众所周知, 人体感染EB 病毒并成为携带者之后, 一般会引起免疫反应, 产生抗体。血液中抗体水平如果持续存在, 则反映潜伏的EB 病毒经常被再激活。EB 病毒在反复再激活的过程中可能容易发生基因变异, 从而在鼻咽癌变中起作用 EB病毒抗体水平在正常人群与鼻咽癌病人中的分布情况 EB病毒抗体水平在正常人群与鼻咽癌病人中的分布情况 血清EB病毒的检测方法 免疫酶法和免疫荧光法: PCR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免疫酶检测 VCA-IgA和EA-IgA 间接免疫荧光/免疫酶法的不足之处 PCR检测EBV-DNA 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可以在NPC患者血清/血浆中检测到肿瘤细胞的EBV DNA Mutirangura 等首次报导用巢式RT-PCR方法,在31%NPC患者的血浆中检测到EBV DNA Lo等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NPC患者的血浆中EBV DNA,检出率达96%,并在随后的研究中证实放疗后肿瘤消退的患者血浆中EBV DNA也迅速下降,可用作预后判断。 采用Real-time定量PCR技术,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和特异性荧光探针,结合PCR技术和荧光检测技术,实现对EBV病毒的定量检测,可用于预后判断及有希望成为监测NPC治疗后转移、复发的指标。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采用不同EBV基因工程重组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试剂,是近年来的主要研究集中的内容,目前较为成熟的研究主要有:EBNA1 IgA/IgG、Zta IgA/IgG 、VcA-P18- IgA/IgG 。 EBNA1 IgA/IgG 在诊断鼻咽癌中的价值 EBNA是EB病毒的潜伏期的抗原,是病毒潜伏感染状态必需的蛋白,在细胞转化和维持状态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在国内外逐渐推广应用检测EBNA1抗原抗体作为鼻咽癌的血清学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