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精英文化的书法.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为精英文化的书法 李 建 阁 地址: 邮编: 固话: 手机: 邮箱:creazy82-4@163.com 摘 要 本文对关于中国书法的现状与未来的诸多有代表性意见进行了梳理,肯定了众多的书法精英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进行的各种积极有益的探索。作者针对一些似乎已成“共识”的流行观点,尝试运用社会学、逻辑学以及阐释学的方法进行辨析和澄清,明确地指出所谓“民间书法”、“大众书法”等概念不能成立。作者认为书法创作的主体是社会各界的文化精英;书法作为传统理性和文化遗产,只能尽力继承,不可试图创新。 关键词:精英文化 书法 传统 继承 创新 1. 引言 如果从清末洋务运动计起,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至今已达一百五十多年。由于中国现代史的特殊性,在最初一百年时间里,国家和民众的主要任务集中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社会稳定上,因而包括书法在内的文化现代化问题未能列入现代化运动的主要议程。但是,百多年来陆续发生的诸多重大文化事件(文白之争、汉字简化等)清楚地表明问题已是客观存在,仍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剧烈而深远的影响。随着三十多年以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得我们有余裕就文化现代化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近年来,对于一些普遍存在于当代书法发展中的现象和问题,很多专家学者以及热心关注中国书法发展命运的书界同道相继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批评性、建设性的意见。这些观点和意见往往采取不同方式、来自于不同角度,有冷静思辨者,有愤激诟詈者,有条分缕析者,有脱口急就者,各有侧重,难分轩轾。作者认为,已经到了有必要对诸多有代表性意见加以梳理的时候了。同时,本文也试图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似乎已成“共识”的流行观点,尝试运用社会学、逻辑学以及阐释学的方法进行辨析和澄清,并从中国当代文化发展的角度对有志于书法研究和创作的各界精英就其在当代书法中的作用和使命提出可供参考的现实选择,以供商榷。 2. 当代书法创作主体的几个主要现象和问题 当代书法的发展现状可谓是既精彩纷呈又乱象丛生的一个极其复杂的文化语境,若巨细靡遗地予以列举,必会大费周章。本文因篇幅所限,为便于说明问题且不过分缠绕,作者拟从书法概念的内在规定性出发,只对书法创作主体变迁中的几个主要现象和问题做尽量简略的归纳。 2.1 一个基础性概念 书法的概念虽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标准答案,但是对其最基本的内在规定性还是有广泛共识的。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为便于讨论,不妨将其称为书法概念的“硬件部分”)。它通过书写行为所创造的时间和空间来体现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和学识修养(相应地称之为“软件部分”)。 一般的文字书写与书法的概念是有本质区别的。只有把文字的书写性提升到一种审美高度,融入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的条件下,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 书法是关于汉字的美学,是汉字运用的延伸,是表现汉字的高级形式。“中国书法不仅本身具有审美价值,而且作为中国美学的基础,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书法又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审美活动,它既是传统文化精英个体自我表达的方式,又是这个群体进行集体人格建构的工具。较之书法本体而言, 传统的文化精英更注重于通过书法进行个体人格和集体文化人格的构建。书法在这一点上区别于其它所有独立的艺术门类。 书法是文化精英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书法是精英文化。书法是文化遗产。 2.2 两个“莫须有”概念 “民间书法” 这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民间艺术”、“民间文学”等概念的机械套搬。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郭沫若1965年发表的《从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同时期的商承祚、龙潜等参与了“兰亭论辩”的学者也使用了类似概念。在疾风暴雨的年代,套用盛行的阶级分析理论而提出这样的概念,并以此为“有力武器”来反对古代权威经典,多半是为了迎合政治需要,但是作为术语却始终缺乏严格定义。1980年代“书法热”兴起之后, 一些书家不满足于对传统经典亦步亦趋,提出向古代“穷乡儿女造像”之类的书迹取法,认为是从“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在又一个飙进的年代,这个概念再度被用以区别于传统经典,并据此追求所谓的“生趣”和“时代精神”。然而,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仍然不能完善到令人信服的程度。九十年代以后,对“民间书法”概念的质疑之声渐起。丛文俊首先对概念的模糊性提出质疑。[]伺后,华人德、叶鹏飞等学者也对这一概念的价值提出了疑问。[]直至近年来青年学者张传维《“民间书法”概念认知的变迁研究》一文,通过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得出明确结论:所谓“民间书法”概念不能成立。[] 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一个所谓“民间书法”。这一词语所要指称的对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