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制度之完善.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制度之完善   作者简介:邓丽,女,(1987.8-),汉族,四川绵阳人。现为四川大学法学院2010级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法。   摘 要:公司僵局问题在公司治理中是一个经常出现且较为棘手的问题,但在我国,由于公司法治水平的低下,长期以来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虽然学术界对公司僵局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探讨,但还远远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完善公司僵局司法救济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司僵局 司法解散   一、公司僵局的概念   我国公司法中未提及公司僵局一词,赵旭东教授认为:“公司僵局是指公司的运行机制完全失灵,股东大会、董事会包括监事会等权力机构无法对公司的任何事项作出任何决议,公司的一切事物处于瘫痪。”[1]我国学者基本上都赞同赵旭东教授的解释。无论是对公司还是股东的利益而言,公司僵局都构成严重的损害。在此情况下,赋予股东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的权利,以打破这种僵局,使所有的股东得以解脱,就成为公司法保护股东利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对公司僵局的救济,各国规定最多的是司法解散。我国《公司法》虽然未直接提出公司僵局的概念,但第183条实际规定的是公司僵局的司法解散救济制度。   二、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   公司僵局的发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封闭型公司的封闭性特征使得股权转让有严格的限制。“这样,股东的出资就被长期锁定。少数股东即使深受多数股东的压制、剥削也无退出的途径。”其二,从公司本身的制度分析,公司资本三原则和公司股份多数决制度给公司僵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不合理的议事方式与表决程序设计容易导致公司僵局。其三,主体利益的差异性是决定公司僵局的基本要素。   三、完善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制度   我国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制度,虽然可望在《公司法》修改时予以完善,但由于这一制度同严格的法定资本不变制度的变革、公司章程的司法适用等问题捆绑在一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因此,法律的漏洞是在所难免的,这是由成文法之局限性所决定。而另一方面,法官必须遵循“不得拒绝裁判”的司法原则。那么法官怎样才能作出合乎实际生活、合乎时代精神的公正判决?   我国《公司法》修订前没有规定司法解散。这为不少公司法学者所诟病。公司的设立和解散原本都应取决于公司股东的意志,但按照“股份多数决”原则,当公司陷入僵局时,中小股东想通过股东大会形成解散公司的决议基本是不可能的。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改善了这一局面。《公司法》183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公司法》对司法解散制度仅作了上述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最高院《公司法司法解释二》)作了进一步地规范。《公司法司法解释二》中明确了公司发生下列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作为考虑判决解散公司的因素:(一)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三)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四)经营管理发生其他严重困难,公司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形。[2]   尽管公司法及司法解释在公司解散制度设计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较为笼统,缺乏细则。在相关问题上都有待进一步规范:   1.诉讼代理人、代表人确定问题。与原告之间没有直接冲突的股东或者董事如果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诉讼中仍可行使相应权利,代表公司应诉或委托诉讼代理人。相互对抗的作为原告或第三人的股东或董事如果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强制解散诉讼中不能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参加诉讼或者委托代理人;法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站在相对公正的立场,权衡指定一名公司股东或者董事代表公司参加诉讼。   2.适用条件不明确。经营管理、严重困难、其他途径等表述过于抽象,易产生歧义。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以下方式认定公司的业务运作和事物执行难以为继、对股东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具体表现:   第一,公司股东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继续合作经营公司的基础已经荡然无存。股东之间的摩擦往往造成公司运作失灵,当公司运作机制的失灵无法完全在公司内部解决时,便会出现整个公司运作的瘫痪,造成“公司僵局”[3]公司经营状况以外的个人因素,很可能导致公司人合性的丧失。   第二,公司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召开股东会或者董事会,或者召开后无法依照公司章程或公司法规定作出有效决议。类似于电脑在运行中非正常死机的情况。常见的主要情形包括:(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