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鼻源性头痛的效果观察.docVIP

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鼻源性头痛的效果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鼻源性头痛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 方法 选择鼻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术的观察组和常规手术的对照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远期复发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 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手术对于鼻源性头痛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鼻源性头痛;鼻内结构重建;解剖结构异常;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c)-0073-02   鼻源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根据国际头痛协会的相关指南,引起鼻源性头痛的原因主要包括鼻腔和鼻窦炎症、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其中,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引起的头痛呈顽固性、进行性发展,通过普通的抗感染治疗并无明显疗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纠正异常的解剖结构。近年来,内窥镜手术鼻内结构重建手术相互结合,被逐步应用于治疗解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鼻源性头痛。在此为了进一步分析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笔者进行了下列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31日~2011年8月31日在本院就诊的150例鼻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1)不同程度的头部钝痛、眼部发胀,并伴有鼻塞、流涕等临床症状。(2)VAS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疼痛评分3~10分。(3)结合鼻腔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符合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中鼻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4)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患者采用内窥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术,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1~57岁,平均(43.23±6.12)岁,病程1~4年、平均(2.51±0.41)年;对照组75例患者采用鼻中隔手术和鼻甲切除术,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32~56岁,平均(42.78±5.83)岁,病程2~5年,平均(2.61±0.3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式   1.2.1 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术 患者在表面麻醉后,根据术前CT及鼻内镜检查结果伸入内窥镜,咬开钩突、筛泡后寻找病变部位,切除病变组织、恢复正常解剖结构,使窦口鼻道复合体处引流通畅,无黏膜接触。确切止血后填塞明胶海绵。   1.2.2 鼻中隔手术和鼻甲切除术 患者在局部麻醉联合表面麻醉后,根据术前CT及鼻内镜检查结果选定手术部位,切除病变的鼻中隔和鼻甲,恢复正常解剖结构。确切止血后填塞明胶海绵。   1.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远期复发例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远期复发,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3 讨论   鼻源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由鼻腔、鼻窦病变所引起的头痛[1]。根据国际头痛协会的相关指南,引起鼻源性头痛的原因主要包括鼻腔和鼻窦炎症、鼻腔解剖结构异常[2]。鼻腔和鼻窦炎症主要包括的疾病是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在临床中发病率虽然较高,但通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常能取得较好疗效,因此患者的头痛程度也相对较轻[3];鼻腔解剖结构异常主要指包括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中鼻甲反向弯曲等,其临床症状呈顽固性、进行性发展,通过普通的抗感染治疗并无明显疗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来纠正异常的解剖结构。   但是鼻腔手术存在空间狭小、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和精细的情况,这就给手术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难度[5]。另外,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鼻源性头痛多存在正常解剖结构发生改变、软组织发生肿胀的情况,会使得常规手术治疗难以充分暴露视野、容易损伤临近组织,因此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6]。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和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开展,内窥镜手术鼻内结构重建手术相互结合,被逐步应用于治疗解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鼻源性头痛[7]。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内窥镜下手术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视野、造成的创伤较小,常能取得较好疗效[8]。通过上述研究笔者也发现,采用内窥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术的观察组患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