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烟草病虫害防治课件2李为争.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植物源害虫引诱剂的应用 五、引诱剂的应用原理与前景 注意:成虫会飞是构建气味场进行自动化防治的基础! 鳞翅目自从白垩纪晚期就开始为显花植物授粉 如此长的地质年代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通讯关系,还会产生抗性吗? 一个人即使再挑食厌食,也不可避免要吃小麦、水稻! 研究实例:黑杨Populus nigra ‘Italica’ 疑难问题 黑杨是风媒花,不能为夜蛾成虫提供花蜜; 杨树的叶片从来未见棉铃虫幼虫取食; 只有萎蔫的带叶杨树枝把能够诱蛾。 黑杨引诱棉铃虫的机理假说 1、隐藏说(夏邦颖,1978) 正面证据:水杨酸钠诱导黄猩猩果蝇热激蛋白合成;水杨酸甲酯有清凉味,广泛用于解热镇痛药物; 反面证据:杨枝把、棉枝把、模拟枝把比较。夜蛾占82%,多为交配后抱卵雌蛾,而具有同样隐藏处所的棉枝把和模拟枝把不能诱蛾(原国辉,1998)。主要是气味引诱作用,水蒸气蒸馏、二氯甲烷萃取获得的粗提物有一定活性,且6月份效果最好(杨树枝把本身8月最好)。 2、“杨素”论(或影响取食假说) 杨素水解产生杨酸和单糖(王厚振,1998);水杨醇、苯醛、和单糖(陆永跃,2001)。 反面证据:田间试验发现,杨素配糖体的引诱量只有天然杨枝把的11%-17%。 3、影响求偶 肖春和杜家纬(中科院上海昆虫所):采用“EAG+风洞”试验发现,枫杨的气味只能诱集处女雌蛾,推测与求偶活动有关! 付新华(华中农业大学):加拿大杨叶片气味与信息素混用能够增效!杨树叶片的气味刺激性信息素释放,并作为交尾场所。 求偶假说证据一:信息化合物的多义性 (Insect sex pheromones/Martin Jacobson) Illing(1802):蝶类释放的气味“和它们经常光顾的花的气味是相同的”! 雄桂花蝉性兴奋时腹部分泌肉桂味液体(催情剂); 大乳草长蝽雄成虫在饲养容器中产生好闻的水果香味,放进雌虫分泌就不发生; Otosema odorata 雄蛾后足具有一种能激起雌蛾性兴奋的类似蜂蜜的气味。 求偶假说证据二:夜蛾味刷释放雄性信息素多是花香成分,同样来自糖苷水解! 东方粘虫和披肩粘虫雄性信息素各为苯乙醇和苯甲醛,以苯乙基-β-糖苷和苄基-β-糖苷贮于腺体。释放时糖苷经特殊管道和水解酶、β-糖苷酶混合,分解为信息素和己糖。 对求偶假说的质疑 反例一:杨叶萎蔫气味混入性信息素诱芯,能够强烈抑制后者的活性(河南农业大学); 反例二:肖春的风洞试验在黄昏时进行,但取食、求偶、交尾、产卵等生命行为发生于不同的时辰! 反例三:吊飞磨测试表明,已交配雌虫飞行能力下降为处女雌虫的1/20。 4、刺激产卵假说 郭线茹(2003,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杨树叶片的气味对棉铃虫雌蛾交配率、产卵前期、产卵持续期和蛾子寿命均无显著影响,刺激产卵量的增加。 黑杨萎蔫叶片气味分析 2002年5月19日、6月15日、8月25日采集叶片 收集方法: (1)水蒸气蒸馏,二氯甲烷萃取; (2)气体吸附法: 6月15日采集的叶片。 GC-MS分析 Paropark Q 吸附物分析 二氯甲烷萃取物分析 从有机化学角度看,可能是芳香族化合物起作用 黑杨气味成分的规律 GC出峰顺序按代谢途径聚为若干峰簇(Peak clusters); 信息化合物需具备“不稳定”和“可靠”两种对立性质。Rt∈[5 min,30 min]; 汰除烷烃。 棉铃虫蛾对萎蔫黑杨叶片挥发物成分的EAG反应 载体的筛选 我试验过各种材料,如球鞋底(多直观的气味吸附剂!)、卫生筷(从这里释放,还回到这里去怎样?)、凡士林(清凉油的载体)、脱脂棉(同卫生筷的依据)、石蜡油(风油精的溶剂)、大豆油(上海昆虫所提供的信息)、羊毛脂(大宝SOD milk)等。 室内固体芳香剂用琼脂作载体,能否在昆虫的引诱剂上应用呢?后来发现,琼脂胶有一些奇妙的性质。 多糖凝胶的奇妙结构 结 论 杨树枝把模拟了夜蛾取食的花香成分,肯定了“取食论”; 杨枝把诱蛾没有明显的种、性别、交尾状态的特异性(回忆一下,肖春、原国辉的相互矛盾的结论是否可用陆永跃的节律观察来解释?),但夜蛾却是鳞翅目中补充营养习性最突出的一类; 一个“荒唐”的结论,应研究“昆虫与试剂的关系”,而不是昆虫与“植物”的关系。 为什么必须是黑杨而不是其他树叶? 夜蛾成虫只能取食水溶性的单糖和低聚糖,糖苷水解产生的芳香族化合物便是可靠的“引路人”。 植物或靠花瓣释放,或在木质部成苷贮存这些“生理性废气”。杨树新鲜叶片不能诱蛾,但萎蔫后的气味浓度比蜜源植物的高,这是杨树枝把与“背景蜜源”共存仍能大量诱蛾的保证; 蜜源寄主和产卵寄主相分离是杨枝把棉田诱蛾基本原理,应尽量将夜蛾类蜜源寄主气味用在产卵寄主田。 鳞翅目专用诱杀器的发明 鳞翅目幼虫(棉铃虫、烟夜蛾、小地老虎、粘虫、斜纹夜蛾

文档评论(0)

报告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