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百分之百.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 向 百 分 之 百 湘阴县第一职业中专 周晓年 内容提要: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了解差异,关注差异。 要用鲜活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要用饱满的教学热情,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要用阶梯性教学环节,去适应学生的不同层次。 关 键 词:学生整体 个体差异 阶梯性 “教育面对全体学生”、“课堂走向百分之百”不是一个新课题。但诱使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迫使百分之百的学生自学,促使百分之百的学生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困难重重。障碍在哪里?方案是什么?措施有哪些?希望寄何方?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特别是《活板》第一课时的课堂操作,谈些肤浅的看法。 一、“个体差异”是障碍 课堂知识具有同一性的特点。我们教的是同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同一知识或技能。 而我们执教班级是由学生个体组成的团体。学生个体在“知、智、能”等方面又存在极大差异。美国心理学家阿达尼·P·舒尔兹把儿童分为“天才儿童”、“普通儿童”、“弱智儿童”。我们中国人把这种差异比作参差不齐的“十个指头”,孔子基至还有“朽木不可雕”的慨叹。 课堂知识同一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这对矛盾,使课堂教学走向百分之百所行不顺——让有极大差异的学生百分之百掌握同一知识,谈何容易! 二、关注差异是前提 可是“面向全体”、“走向百分之百”,又是课堂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不能为了顾及几个“天才学生”而遗弃差生及占绝大多当选的普通学生,也不能为了照顾差生而以耽误优生甚至普通学生作代价。 我们让弱智学生“旁听”普通学生的课程,其结果可能使弱智学生变成“白痴学生”;我们拿不出什么措施来适应天才学生的需要、其结果难免“天才学生”变成“问题学生”;我们看不到普通学生的差异,可能使相当数量的普通学生落伍,无奈地戴上差生之冠。 所以,我们要让课堂真正意义上走向百分之百,就要关注差异怎么呢? 三、用“阶梯知识”去适应 美国心理学家阿达尼·P·舒尔兹主张按程度分班。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宜实施,它不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再说,无论怎样组合班级,差异仍然存在。 我们主张用“阶梯知识”去适应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 知识有层次这是无疑的。同一知识有没有层次呢?有。如《活板》第一课要求理解文意,这文意就有层次。其层次低高顺序是:词语的确切切含义,语句的大概意思,文章的深层意义——《活板》“活”的特点。既然教学内容有层次,我们就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站在相应的阶梯上,最大限度地学到自己可能学到的知识。 这种适应差异的教学,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制的“目标”要有阶梯,设计的“环节”要有阶梯,敲定的“问题”要有阶梯,拟定的“测试”要有阶梯,操作的手段要有趣味。 下面将《活板》第一课时“目标”、“环节”、“问题”检测的阶梯特点列表如下,以明其意: 目 标 1.重点句子语义 2.重点词语意义 3.有关特点的部分 语句 1.全部句子语义 2.重点词语意义 3.有关特点的全 部语句 4.概述部分要点 全部句子语义 多个词语意义 针对相关语句归纳 所有要点 4.联系生活,理解文意 环节 理解表层文意 理解深层文意 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问题 重点问题,一题多解;问题群,由浅入深 测式 句子大概意思 词语确切意义 文章深层语义 这样给“下”、“中”、“上”学生,依次设制了“低”、“中”、“高”的目标。只是这“差异目标”不公之于众,而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阶梯环节、阶梯问题、阶梯检测中。通过自学、互学、老师点拔,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 四、用教学手段来“诱”、“逼” 面对存在极大差异的学生团体,要求百分之百的人有最大的限度的收获,还得让百分之百的学生有极大兴趣参与!这兴趣来源于哪?来源于教学内容的生动情境,更重要的是来源于教师的有效手段。因为教学内容的生动情境固然来源于教材本身,但也得凭借教学手段予以挖掘、演示,使之明确。 哪些手段有希望使百之分之百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呢? 1、迁移 迁移旧知能激发兴趣,对学习新知起促进作用。 在《活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运用了“迁移”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导入环节中。作家伤口是学生在第一课时应该识记的内容。我没有领导学生读“自读提示”,也没有机械地复述作家作品的有关知识,强制学生识记,而是迁移旧知,兴趣性导入。“上课前,老师考大家一个‘历史’题目,一年二期《历史》课本唐宋文化一节对沈括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你对沈括了解多少?”这一环节中,既帮助学生识记了作家作品,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浓厚兴趣,还渗入了崇敬伟人的思想感情。另外,这一问题,有多个答案,有阶梯性,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答题需求,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讨论 “讨论”可大幅度减少“旁听生”,提高参与率,创造“说话”机会,还能以“互学”带“自学”。 文言文少不了一个“理解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