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第1课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第1课时) 教 学 设 计 贺家坪中心学校 陈立锋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测量树叶的长度得出不同的数值的方法引入,让同学们认识近似数。并结 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的数据让他们体会近似数。利用四舍五入法让学生根据要求取近似数,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四舍五入法,以达到熟练应用四会五入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近似数在实际生活及生产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二、数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经历在具体情景中动手操作,获取近似数的过程,了解和掌握近似数与精确数。 2、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取近似数,收集处理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近似数在数学学习,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发展“用数学”的信心和 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体会和感受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明白测量结果都是近似数。 能按要求对一个数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四、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景或要求合理地对一个数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五、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讲练结合——实际应用 通过测量实验体会生活中存在的近似数和精确数。 通过观察收集分析生活中存在的近似数和精确数。 经过讲解练习,使学生能按要求对一个数取近似数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投影片或课件,显示引入材料(记作材料1)和练习材料(记作材料2)。 学生:收集不同的树叶做标本,准备最小刻度为cm和mm的刻度尺(同座各1个)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数字,对于数字也有了大概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数字的有关知识。由于实际的需要,在计数、测量和计算中,人们总要用到许多数字(投影出示材料1)。 如:(1)南京长江大桥铁路全长6773米,公路桥全长4588米,公路引桥接近地面的部分有22孔的双曲拱桥、正桥有9个桥墩。 (2)我班有59人。 (3)在印度洋海啸中,仅印度尼西亚就伤亡10万人。 (4)小红有13本书,其中数学课本长21.0厘米。 这里提到的数字是否都是准确的数字呢?学了这节课我们就会知道了。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以同桌为一组,让两个人测同一片树叶的长度(用不同的刻度尺,一个最小单位是厘米,一个最小单位是毫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两个人的测量推算这片树叶的长度约为多少? (2)谁的测量结果会更准确一些,说出理由。 (在学生进行测量时,教师先给学生提出这两个问题) 学生进行测量时,教师要进行指导: 首先,学生要正确使用直尺。测量树叶的长度时,应把树叶和直尺的方向保持一致,在看测得的数据时,学生的眼睛的视线应与尺子的方向保持垂直,在操作时,同桌两人可以相互检查对方的操作是否规范。 其次,记录所测得的数据 再次,同桌两人比较各自记录的数据,看是否一致,如果不一样,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说明哪个数字更与树叶的实际长度接近,为什么?让学生尽量自己思考得出,使用刻度为毫米的尺子所测得的数字更接近树叶的实际长度,因为在他们的测量过程中,使用刻度为厘米的尺子时,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数字是估计的,即毫米数是估计的。而使用刻度为毫米的尺子时,毫米数却是准确的。若学生在分析原因时有困难,教师可启发他回忆自己的测量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在测量时什么是准确的,什么是估计的。 最后,让学生思考哪个是近似数,哪个是准确数。 2、测量数据的分析 教师通过抽取任意两人的测量结果(如6.8cm和67.8mm)针对具体数字进行分析准确数和近似数。(6.8cm和67.8mm都是近似数,而有几片树叶是精确数)。 3、议一议 让学生阅读课本p79三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上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的?哪些是近似的? (2)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探讨)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精确数字和近似数字,并予以表扬说对的同学。让他们想一想这些近似数字在数学学习、生产生活、科学研究方面有什么好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分别说一说自己的体会,然后老师指名说。只要学生的想法正确,表述准确老师都予以肯定。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归纳,生活中有很多精确数和近似数,例如: (1)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公元5世纪就已算得圆周率的近似数兀。其中5是精确数,兀是近似数。 (2)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的人数如:1953年5.9亿、1964年6.95亿、1982年10.08亿、1996年11.34亿、2000年12.95亿,其中年份是精确数,人口数是近似数。 让学生回到刚开始的话题,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数字,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最后师生总结:像表示双曲拱桥的孔数22,桥墩的个数9,我班有59人,有13本书,它们都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而铁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