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docVIP

微创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创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17―01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脑出血患者均为我科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患者,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33-88岁,平均年龄60.9岁。   1.2 临床表现   ①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1.5-23年,平均8.5年,入院时血压160-205/95-147 mmHg; ②患者主要表现为突发头痛、肢体运动障碍、失语等,短时间内进行性意识障碍,入院时GCS评分≤8分; ③头颅CT 检查提示基底节区出血,量30 ml; ④所有患者家属术前都被告知两种手术方式的可能风险及预后,术前签手术同意书。   1.3 分组   68例患者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软通道微创术治疗32例(微创组) ,开颅手术治疗36例( 开颅组) ,两组患者的性别经χ2 检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时GCS评分及出血量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4 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头颅CT平扫确诊,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出血量按多田公式计算, 35-85ml,平均( 52.8±12.3)ml。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定期复查头颅CT了解脑内血肿残留量。   1.5 手术方法   ①微创组: 根据入院时头颅CT平扫结果,选取最大血肿层尽可能避开外则裂、大血管及重要功能区为穿刺部位。在我科重症监护室床边局麻下进行,有呼吸困难或误吸可能者术前行气管内插管。小颅锥锥透颅骨后用特殊硅胶软管穿刺,成功后接10ml注射器缓慢抽吸血肿,有负压时停止抽吸(一般抽出40%-60%) ,引流管接三通头并与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威海村松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连接,持续引流。术后24h内行头颅CT检查,根据血肿残留量,经三通头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ml+尿激酶2-3万U,1-2/d,夹管3h后开放。若血肿残留量85% 则可夹管观察24-48h,若无不良反应则拔除引流管,一般拔管时间为术后5-10d。②开颅组: 根据头颅CT平扫结果标出血肿体表投影,开颅直视下或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并充分止血,血肿残腔留置硅胶引流管,根据术中脑压情况决定是否去除骨瓣减压。疗效: 微创组术后死亡6 例(18.8%) ,死亡原因: 术后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 开颅组术后死亡7例(19.4%) ,死亡原因: 术后再出血2例,颅内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2例。   1.6 统计学分析   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随访   微创组术后生存者26例,随访6个月至1年,平均随访7.2个月; 开颅组术后生存者29 例,随访6个月至1年,平均随访时间7.8个月。   2.2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根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者入院时、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出血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位置深,出血量往往较大,致死、致残率极高。发病后脑损害的机制是血肿的占位效应及脑水肿对病灶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造成脑功能损害; 此外,血肿分解产生血红蛋白、凝血酶等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Teemstra等认为脑出血量大者死亡率极高,因而及时的外科干预,清除血肿,减轻脑损伤,可降低死亡率。手术治疗方式有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等,后者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穿刺方式有软通道技术、硬通道技术等,还可以借助脑立体定向等技术辅助穿刺,提高成功率和准确性。国内有学者认为软通道技术微创血肿引流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我们观察的两组患者中,术后微创组死亡6例(18.8%) ,开颅组死亡7例(19.4%) ,两组术后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5,P=0.942) 。术后生存者于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微创组较开颅组稍高,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显著性差异,但是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的分级标准进行比较,这种差异无显著的临床意义,因此,尚不能说明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有显著的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应用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以下几个优点: ①手术操作简单,无需特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