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探讨.docVIP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入本科室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在治疗及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AS、S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慢性胃炎患者,其焦虑、抑郁症状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胃炎; 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2-0122-02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1],慢性胃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容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导致病情加重,少数慢性浅表性胃炎可演变为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极少数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经长期演变可发展为胃癌[2]。笔者所在科对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和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并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2月收入本科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3~75岁,平均(45.3±15.8)岁,病程5个月~16年。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4~78岁,平均(47.2±16.4)岁,病程8个月~17年。入选患者均符合2006年上海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通过的《慢性胃炎共识意见》[3]。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肝病及慢性胆囊疾病患者;(2)合并慢性心、脑、肾等严重慢性内科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抗酸、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促进胃肠蠕动治疗等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做到耐心倾听,增近护、患间的关系,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为进一步治疗打下良好基础。认真解答患者的疑惑,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针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出改进措施,注意方式方法,委婉的提出合理的建议,切勿引起患者的逆反情绪。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指导,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本病的有关病因,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教育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定期开展慢性胃炎相关知识的健康讲座,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例如视频、小手册、宣传栏等。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促使他们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多关心、体贴患者,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亲人的温暖和关爱。   1.3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分来评价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SAS、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S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 分   组别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40) 54.2±5.4 53.1±4.5 52.9±6.4 51.5±5.7   观察组(n=40) 54.6±6.4 41.3±3.6*△ 53.1±6.1 37.2±7.3*△   *与本组护理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3 讨论   目前,传统的护理模式正在向人文-心理模式转变,从以往的单纯以治愈率为疗效指标转变为注重以患者的心理状况为评价指标。据调查显示,不良情绪在慢性胃炎发作和恶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其高危因素[5],所以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患者的心理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