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电解液详解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解液基础知识讲座 刘道坦 2007.1.19 主要内容 1.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简介 2. 电解液的基本组成及成分性质 3. 电解液的设计 4. 电解液使用的若干问题 一)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简介 1. 2 电解液的分类 1.3 有机电解液的性能要求 1,离子电导率高 2,电化学稳定的电位范围宽 3,热稳定性好,工作温度范围宽 4,化学稳定性好,与集流体及活性物质不反应 5,无毒,无环境污染 6,价格便宜 2. 3 电解液有机溶剂 2. 4 添加剂 2. 5 电解液的成分分析 三、电解液的设计 电解液设计重点: 3.1 电解液离子传输性质 电解液电导率 3. 4 安全特性 四) 电解液使用的若干问题 变色 气体生成问题 LiPF6在一元溶剂中的电导率 1MLiPF6的不用溶剂体系的电导率 1MLiPF6在不同二元有机溶剂中的电导率 锂盐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20oC时不同锂盐在PC:DME(1:1, V/V)中的电导率 3.2. 电化学稳定性 电解质窗口的响应能级和电极中的电化学位的关系 a) 固体反应体系和液体电解质 b) 液体和气体反应体系和固体电解质 电化学窗口 有机溶剂氧化电位 通常alkyl carbonates esters ethers 关注要点 钝化活性物质表面SEI膜 3. 抗氧化与抗还原能力的平衡 3. 3 工作温度区间 关注要点 1. 有机溶剂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等 2. 高温下对活性物质表面SEI膜的影响 3. 安全问题:放热、电极-溶剂作用 1MLiPF6多元有机体系中的电导率 可燃性 过充、过放、短路问题 3. 电解液氧化还原反应的放热、热失控问题 4. 高温下电极/电解液反应导致的热失控、爆炸 关注要点 HF与正极氧化物材料反应 破环电极活性物质 破环SEI膜 消耗电解液 HF+ROLi LiF+ROH 2ROCO2Li+H2O Li2CO3+CO2+2ROH ROCO2Li+2HF nLiF+ROH+H2CO3+ROH Li2CO3+2HF LiF+H2CO3 POF3 + ne- + nLi+ LiF+LixPOFy LiPF6 LiF + PF5 H2O + e- + Li+ LiOH+ 1/2H2 PF5+H2O 2HF+POF3 PF5 + ne- + nLi+ LiF + LixPFy 消耗电解质 H2O, HF的影响 导致电池胀气、极化增大、容量衰减、循环性降低等 正常电解液 保存不当,变色电解液 中和滴定法 < 50 酸值(HF) Karl Fischer 法 < 20 水分 测定方法 锂电池要求指标(×10-6) 指标项目 科研环境 生产环境 手套箱 烘箱 电解液的可燃性 ?闪点:在规定试验条件下,液体或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闪点测定法分开口杯和闭口杯两种。 一般轻质油多用闭口杯法。重质油多用开口杯法。 开杯法比闭杯法测定结果高约10~30℃。 闪点是保证安全的指标,油品预热时温度不许达到闪点,一般不超过闪点的2/3。 从消防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的最低温度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 0.65 1.0 2.957 3.7 -3.0 23 108 -55 104.1 乙基甲基碳酸酯 EMC 2.6 16 0.75 0.975 2.8 3.7 -3.0 25 127 -43 118.1 二乙基碳酸酯 DEC 3.6 15.1 0.59 1.073 3.104 3.7 -3.0 21.7 90 3 90.1 二甲基碳酸酯 DMC 18.4 15.1 2.5 1.204 65 3.6 -3.0 128 242 -49 102 丙稀碳酸酯 propylene PC 16.4 1.9 1.321 89.78 20/oC 3.2 -3.0 160 248 37 88.6 碳酸乙烯酯 Ethylene carbonate EC 结构图 AN DN 粘度 /cp 密度 g.cm-3 介电常数 /F.m-1 氧化还原窗口 Vs. SCE 闪点 oC 沸点 /oC 熔点 /oC 分子量 电解液成分 Composition 电解液燃烧试验 1.??作业场所保持空气干燥和通风良好。 2.??吸湿性强,干燥环境下(水份小于20ppm)打开使用。3.??易燃,严禁一切明火,防高温,防静电。 4.???操作中安全防护措施要齐全,一旦沾染,即刻用大量 清水冲洗。 使用方法和注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