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石骨症1例并文献复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童石骨症1例并文献复习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一例儿童石骨症,结合文献阐明该病的临床特点、X线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分子遗传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临床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该病人及文献复习显示本病临床特点主要为全身性骨质硬化,骨塑型异常,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容易骨折,诊断多靠X线表现:细胞遗传学改变与不同类型石骨症相关;同种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惟一的根治性手段,要尽早进行。结论:儿童石骨症非常罕见,根据临床和X线骨密度普遍增高可以确定诊断。HSCT是惟一根治性办法。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805―02   石骨症(osteopetrosis)又名大理石骨病, 1904年由德国放射学家Albers2Schonberg首次发现,因此又称Albers2Schonberg氏病。是一种少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特点是全身性骨质硬化,骨塑型异常,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容易骨折,往往有家族史,幼年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国自1955年以来仅有零星报道。我院于2011年4月07日收治婴儿石骨症一例,报道如下:   1 病例特点   患儿 女, 36天,汉族,因“面色苍白、鼻塞、呼吸困难5天”入院。2011.04.07来诊,偶咳,无发热、抽搐、黑便、尿色加深等症状。患儿曾在当地用药治疗(用药不详)5天,效果差,门诊血常规:WBC15.59×109/L,N0.48 ,HB67g/L,plt36×109/L,门诊以“1、贫血血小板原因待查2、肺炎?3、败血症?”为诊断收住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及抢救病史,出生体重3 kg。生后无黄疸迟退史,人工喂养,哺乳差,体重不增。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有一哥哥,现2岁6月,体健。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入院查体:T36.5℃,P180次/分,R50次/分,Wt3.5kg,精神差,发育落后,营养差,全身皮肤黏膜苍白,呼吸稍促,口唇苍白,口周稍发绀,三凹征阳性。头后仰,头围 37cm, 双眼睑稍浮肿,眼球稍突出,不会追视物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咽充血。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及湿罗音。心率18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肝右肋下约2.0cm,质软,脾左肋下约,1.0cm质软,肠鸣音正常,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张力稍高。手工血常规:WBC29.17×109/L,HB63g/L,plt48×109/L,MCV108.8fl,MCH29.2pg,中幼粒5%,晚幼粒1%,分叶核占10%,淋巴细胞占79%,分类100个白细胞可见有核红细胞15个。腹部彩超:肝脏肋下1.8cm,脾肋下1.0cm,提示脾大。2次骨髓穿刺均失败。摄头颅正、侧位片:头颅大小形态正常,颅骨骨质密度增高,眼眶及颅底骨质明显增高, 全胸片:两侧肋骨普遍性密度增高,肋骨前端肥大 ,部分锥体上、下部呈带状致密增白,中央部密度相对较低的“夹心蛋糕”样改变,肱骨干骺端肥大。骨盆+股骨摄片:骨盆诸骨骨质密度普遍增高,两侧髂骨可见与器骨嵴相平行的同心弧状排列;两侧股骨干骺端肥大,可见浓白线早横行排列,骨髓腔消失。确诊为“石骨症”。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2 石骨症研究进展   2.1 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在婴儿期即出现病态,可见皮肤苍白、前囟饱满、方颅、眼距宽、失明、骨折等。因骨髓腔消失破坏造血微环境而致造血功能低下,出现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失代偿即出现进行性贫血。在较重病例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亦可明显减少,易感染及出血症状。   2.2 X线表现(1)基本表现:全身骨质密度普遍增高,呈对称性,以颅底骨尤为明显,骨纹理粗糙或消失,骨皮质增厚,骨松质致密,骨髓腔变窄或模糊或闭塞,如合并佝偻病、骨折或其他疾病会有相应的骨质改变。(2)特征性表现:①夹心椎征象,即椎体上、下部呈带状致密增白而中央部密度相对较低而形成状如“夹心饼干”样改变。②髂骨翼同心环状征及在长骨干骺端伴浓淡交替横纹或条带状影。③长骨端呈棒状膨大或干骺端张开、增宽,部分伴有边缘不规则或锯齿状改变。④骨中骨征象,分布广泛,多见于长管状骨及前肋,也见于短管状骨等处。⑤在骨密度增高的基础上骨骺、干骺端、骨端、关节边缘部的骨质更致密,在短状骨,病变以骨骺端明显[1]。   2.3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进行性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X线骨密度的普遍增高及夹心椎、骨中骨等特征性改变可以确定诊断。临床分为2型。轻型又称成年型或良性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O),多见于成人,发病较晚,进展慢。严重型又称幼年型或恶性型(MIOP):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O),发病早,婴儿期或胎儿期即可发病,病情重,进展快,多于早期死亡[2]。石骨症须与以下疾病鉴别:①雅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