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常规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docVIP

常规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规开颅手术与神经内镜辅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 对神经内镜辅助手术与常规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了解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 随机挑选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常规小骨窗显微镜下开颅手术治疗48例,神经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28例,术后随访评价病人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结果 76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3例死亡,内镜治疗组,术后ADL评分达到良好和中等级别的为21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创伤小,可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致残率等,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常规开颅手术;神经内镜;高血压性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a)-0054-02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临床死亡率、致残率高,为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与常规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2011年4月―2012年4月该院接诊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显微小骨窗开颅手术、神经内镜辅助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病例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分布在56~73岁间,平均年龄(64.2±3.5)岁。入选病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均经CT扫描证实脑内出血,中线移位≤1 cm。血肿量由统一的多田公式计算为45~60 mL,平均为53.3 mL。脑出血区域经影像学确诊为基底节部位脑出血52例,皮质型脑出血12例,其它出血位置分布分别为脑室出血5例,壳核外侧出血4例,混合出血3例。所有患者均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在对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3个方面进行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 Coma Scale, GCS)测评中,总分12分的28例,9~12分的24例,0.05),以上手术均由该手术小组完成。   1.2 手术方法   1.2.1 常规开颅手术方法 入院完成检查确诊后,即行急诊全麻进行小骨窗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血肿,通常采用气管内全身麻醉。以基底节部位脑出血为例,麻醉后以翼点部为标准,在手术视野常规消毒后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帽状腱膜,沿切口剥离骨膜,去骨瓣,骨窗大小约直径3 cm,然后切开硬脑膜后于脑皮层无血管区穿刺到血肿,脑压板分离脑组织并进入血肿,显微镜下吸除血肿,双极电凝止血,完成对脑内出血区的处理。完成颅内血肿处理后,留置引流管,确认无出血后依次缝合组织,妥善给予敷料和包扎。48例病人术后均采取脱水及支持等治疗,并在早期辅助高压氧治疗,病人2 d清醒25例,2周后清醒13例,1个月后清醒4例,植物生存4例。   1.2.2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方法与结果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在急诊全麻下进行,部分病例在全麻基础上。经CT定位,按“一”字形或弧形切口,对选择的颅脑位置按结构分层依次切开,钻孔后扩大骨窗大约为1.5 cm×1.5 cm,以自制的胶片建立直径约1.5 cm左右手术通道。然后从手术通道置入神经内镜(德国蛇牌PV440型脑室镜),在内镜观察下仔细清除视野血肿所致的大块血凝块,对肉眼不能确认的血絮等,可在脑室镜放大功能帮助下确定位置、冲洗和吸附清除,清除血肿过程中必须要在血肿内进行,尽量避免骚扰血肿附近脑组织避免对脑组织的损坏而出现再出血,尽量做到对正常脑组织结构的保护,清洗血肿过程可用无菌温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应该做到轻柔缓慢。手术完毕后置入引流管,术后处理与显微镜组治疗一样。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均强调对高血压的控制,保持血压在140/80 mmHg左右。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1.3 手术效果评价标准   以患者死亡率、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出现率和患者手术半年后生活能力的测定作为评判手术疗效的标准,生活能力测定采用日常生活活动(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中Barthel指数进行量化评定[1]。其中60分者为良好级别,60~41分者为中等级别,40分者记录为差等。良好、中等、差等级别的分别有轻度、中度、重度功能障碍,分别能基本、部分(不包括如购物等较复杂行动)、大部分不能(甚至需要别人服侍)完成日常活动。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并使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术后死亡、感染、并发症情况   两组病人中神经内经组死亡病例为1例,常规显微手术治疗组死亡病例为2例,均为GCS评分9分的病例。术后复查头部CT显示血肿绝大部分清除,无一例出现再出血, 该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