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测定D―二聚体临床价值和意义.docVIP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测定D―二聚体临床价值和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测定D―二聚体临床价值和意义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9例不同期DIC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乳胶凝集试验(LAREX)对各组研究对象进行D-二聚体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DIC的程度增加,呈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LAREX法检测观察组100%阳性。结论:DIC患者检测血浆D-二聚体为早期诊断特异指标。ELISA及LAREX检测方法简单,要求仪器易于普及,对DIC患者早中晚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血浆D-二聚体; 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R33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55-02   DIC为患者在严重原发病的基础上,由于促凝因素所致的机体内广泛性凝血发生,并伴有继发性的纤溶亢进特征的全身获得性血栓出血综合症状。其中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碎片的组合体,其证明了体内确实存在继发性的纤溶活性增强,为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1-2]。对DIC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其早期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69例DIC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DIC患者69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诊断均符合DIC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8例,女31例,年龄2~69岁,平均(34.9±5.6)岁。原发病中感染性疾病21例,白血病23例,失血性休克6例,肾脏病变8例,肿瘤7例,其他4例。其中早期11例,中期39例,晚期19例。随机选取同时段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采集   入选者取3.7 ml外周静脉血加入0.3 ml的0.109 mol/L枸杞酸钠抗凝。4 ℃下3000 r/min进行10 min离心,将血浆静置之后在-20 ℃保存。   1.3 仪器与方法   仪器选用华东电子管厂提供的酶标仪DG-3022.A型。试剂选择上海捷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ELISA试剂及法国STAGO公司提供的血浆D-二聚体凝胶凝集测验试剂。ELISA法在包被单抗酶标反应板加入各稀释度标准品及血浆标本。于37 ℃下温育1 h,洗涤4次。加入酶标物温育30 min,洗涤4次。加底物于37 ℃下温育15 min,2 mmol/L的硫酸终止,492 nm波长行吸光度测定,求含量。LATEX法为将标本血浆和乳胶试剂1∶1混合后在试卡中轻摇3 min,凝集为阳性(≥5.0 mg/L)。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DIC的程度增加,呈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且LATEX法检测观察组100%阳性。   3 讨论   DIC的发生是多系统疾病严重并发症表现[3-4]。其基础疾病类型较多,在产科、创伤、肿瘤、手术后等均可发生。发病凶险变化较快,转归不佳,因此其早期治疗及治疗不同阶段的确定,针对性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DIC检查以低凝血期和继发性的纤溶亢进期最为重要,临床常用FG、PT、TC、3P、TT等试验检查[5]。但是以上试验所有仪器难以在各医院普及,检测方法较为困难,且随着疾病的变化和机体代偿异常等因素影响导致结果差异较大,对于DIC早期诊断和治疗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而DIC的主要病理过程为广泛性小血管血栓形成、继发性纤溶功能增强,且进入到DIC中、后期时,患者机体内凝血功能逐渐减弱,而纤溶系统渐渐的处于极度活跃状态。由此可见,加强对纤溶相关性指标进行实验检查,对于DIC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尤其对于中、后期的DIC,纤溶相关性指标实验检查结果的诊断准确率极高。如今,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化验设备也不断进步,DIC标志物化验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也日益提高,完全可将动态检测D-二聚体水平含量进行推广。   DIC继发性的纤溶可导致D-二聚体的血浆水平出现明显的升高。Bicker等试验诊断排练将D-二聚体排在了DIC诊断的首位[6]。现代病理学研究表明DIC早期的血浆之中即可含有纤维蛋白的形成,这同时刺激了纤溶系统。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