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逻辑:深入探触人类内心世界.docVIP

心理逻辑:深入探触人类内心世界.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逻辑:深入探触人类内心世界   我们成为什么人,主要是在心理上变成的、行动上做成的,不是头脑思考成的。头脑的思维,如果没有驱动行动,并产生相应的心理结果,一个人不可能有所改变。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曾经把人类生命的历史比喻为一条河流,以及沿着这条河流的公路―其中,河流是种族和遗传,公路是社会和文化。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具体到个人的人生呢?我发现也有三条路线图。   一条是人在地理空间中的移动,比如在湖南的一个乡下出生,到了北京读大学,然后在上海工作,当然一个人也可能一辈子都待在他出生的地方,比如德国哲学家康德。   第二条,是在存在上,我们变成了什么样的人。比如小时候我们天真烂漫,长大后慢慢变成了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或者变成了一个恶棍。当然,也有人变成了固执的人,有人一直自卑,有人懦弱保守,有人刚愎自用……在这条河流中,我们有着一个个故事,头脑、心理、人格、身体都在变化之中。   第三条,是我们在社会阶层位置上的移动。有的人从一个放牛娃,通过努力变成了一个官员,或是变成了一个企业家,他们在阶层上都实现了向上的攀爬。当然也有人一直停留在他出身的阶层里,比如父辈是工人,一个人仍然是工人。   在这三条路线图中,最能说明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是第二条。第一条只是他人生之路的社会-地理空间的痕迹,第三条则只是他的社会身份。   我们是怎么变成这种人,而不是那种人呢?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阐述我自己对心理分析的一个重大发现,用它来解释跟心理有关的无数问题。 心理也在思维   先问一个问题。如果我说,“我有权利选择过自己的生活,你侵犯我的权利,这是不对的”,这句话是否讲逻辑?   它的推理过程是这样的:   (1)、人有选择过自己生活的权利;   (2)、这个权利是正当的;   (3)、你侵犯我的权利,这是不对的。   显然,很讲逻辑。   又比如,有人自杀,我们劝他说:“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下去吗?”这也很符合逻辑―符合头脑中推理用的形式逻辑。   我再费点功夫,把这个推理展开:   (1)、死是最可怕的,比活着可怕;   (2)、你死都不怕;   (3)、因此你不应该怕活下去。   我们在说这句话时,很自信地认为,这个逻辑他不可能拒绝。因为这个逻辑代表了一种理性,而理性构成了对一个人真正的说服。   但现实却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除非他确实不想死,只是头脑发热一下或一时想不开(因此需要我们给他一个不死的理由),否则他是听不进去的。   为什么这样?   因为除了头脑在思维,我们也用心理思维。除了头脑的逻辑,在我们身上还存在另一套相差非常大的逻辑。它就是心理逻辑。   我们对想自杀的人说“你连死都不怕,还怕活下去吗?”,只对在自杀时,内心里其实盼望有人来阻止自己,给自己一个不死的理由的人有用,对真想死的人没用。之所以有用,是因为他正需要我们在头脑上说服他!而之所以没用,是因为他已经关闭了头脑上的逻辑,完全按心理去思维。我们说服的是他的头脑,而不是心理,当然没用。   他心理的逻辑,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这样的:   (1)、我在心理上活不下去了;   (2)、心理上活不下去是最痛苦的,比死还痛苦;   (3)、因此我可以用死来解除这种心理上活不下去的痛苦。   看到没有?头脑的逻辑,预设了死是最可怕的,活着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没死可怕。这个逻辑,在头脑上是真的成立的,它很理性。   可是它在心理上不成立。对于心理来说,让它活不下去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东西,跟这种东西比,死根本不算什么,所以死可以成为解脱的一种手段。   比如在过去,一个极为看重名声的妇女,可以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去死,就是这个逻辑。   面对这样一个妇女,我们用“死都不怕还怕活?”去劝说她放弃自杀,只能让人呵呵。用“你这是在逃避!”挨了一点边了,这是在采用说服心理的方式,她一定有所触动,因为激起了她的心理生存。她为了维护心理生存,肯定会表明自己不是在逃避,但并不妨碍自杀。正确的方式是迎合甚至强化她的心理逻辑,但把这个逻辑拐向另一个方向,比如对她说:“你好好活着给他们看,才最能证明你的清白!死了,你就洗不清了”。 错误的方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清楚自己和别人经常用心理去思维,但很奇怪,大家好像并不认为这背后有一套心理逻辑。比如,有一个人因为自卑,心理很敏感,你明明说的话只是在描述“贫富差距”现状,他却认为你是在鄙视他。这个时候,你往往会觉得他不可理喻,而没有想到,在他的心理上,真是有一套作出这种反应的逻辑,而且在心理上是可以得到理解的。   你觉得他“不可理喻”,是因为你认为他在头脑的理解上有问题,但他并不是扛着头脑来理解。   不仅我们,哲学家们也是把情感、心理、精神之类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