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糖代谢 第五节 糖原合成与分解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 (4)UDPG中的葡萄糖连接到糖原引物上 糖原合成图: (1)糖原磷酸解为1-磷酸葡萄糖 (2)1-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 第六节 糖的异生作用 第七节 糖代谢的调节 1,6-二磷酸果糖的水解: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ATP ADP 糖的分解代谢 磷酸果糖激酶-1 H3PO4 H2O 糖的异生作用 果糖二磷酸酶-1 底物循环-2 丙酮酸转变为草酰乙酸: 丙酮酸 + CO2 + ATP 草酰乙酸 + ADP + Pi + CO2 +ATP + ADP + Pi 丙酮酸羧化酶 生物素、Mg 2+ 草酰乙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草酰乙酸 + G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GDP + CO2 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GDP GTP CO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羧激酶 丙酮酸羧化支路: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葡萄糖 ADP ATP 丙酮酸激酶 草酰乙酸 ATP ADP CO2 丙酮酸羧化酶 生物素 CO2 GTP GD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羧激酶 底物循环-3 糖异生作用与膜障: 葡萄糖 - 6 - 磷酸酶 果糖二磷酸酶-1 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胞浆 胞浆 线粒体 胞浆、线粒体 糖异生作用的酶 存在部位 线粒体内膜不允许草酰乙酸自由透过,故此草酰乙酸在线粒体与胞浆之间的交换受阻从而构成“膜障”。 天冬氨酸 苹果酸 天冬氨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 丙酮酸 丙酮酸 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 草酰乙酸 线粒体中草酰乙酸的转运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基质 细胞浆 糖异生 2× 丙酮酸 2× 乳酸 乳酸、丙酮酸的糖异生作用 2× 草酰乙酸 2× 丙酮酸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2× 草酰乙酸 2× 苹果酸 2× 苹果酸 甘油的糖异生作用: 6-磷酸葡萄糖 甘 油 磷酸甘油 3-磷酸甘油醛 1,6-二磷酸果糖 ATP ADP 甘油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NAD+ NADH+H+ 磷酸甘油脱氢酶 6-磷酸果糖 葡萄糖 乳酸 三羧酸循环中有机酸的糖异生作用 三羧酸循环 中的有机酸 2× 丙酮酸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 乳酸 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苹果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三、糖异生作用的意义 在饥饿情况下保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补充糖原贮备 有利于乳酸的利用 糖异生与血糖浓度: 红细胞、骨髓 肾髓质、神经 视 网 膜 消耗100-150g葡萄糖/天 消耗40g 葡萄糖/天 人体储存的可供全身利用的糖仅150g左右 (不到12小时全部耗尽) 正常情况下 血糖浓度: 4.5~6.7mmol/L 禁食数周时 血糖浓度: ~3.9mmol/L 在饥饿情况下糖异生对保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即使在饥饿时,机体也需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 (~200g/天) 大脑 糖异生与糖原贮备: 糖异生是肝补充或恢复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 动物从饥饿后摄食数小时后,糖的分解代谢应加速而糖异生途径应被抑制,但此时肝内仍保持较高的糖异生活性达2~3小时,以参与糖原的合成。只有在肝内有一定量的糖原后,摄入的葡萄糖才分解供能,或提供乙酰CoA。 肌肉中乳酸的利用: 乳酸 糖原 葡萄糖 丙酮酸 葡萄糖 血糖 血乳酸 糖原 丙酮酸 乳酸 6-磷酸葡萄糖 肝脏 肌肉 乳酸循环(cori cycle): 定义: 意义: ① 防止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 ② 避免乳酸的浪费(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 ③ 促进肝糖原的不断更新 肌糖原 血乳酸 肝糖原 血糖 乳酸循环 四、糖异生作用的调节: 变构剂的调节 原料供应的影响 激素的调节 饥饿 剧烈运动 脂肪动员加强 [甘油]↑ 组织蛋白质分解加强 [氨基酸]↑ [乳酸]↑ 糖异生作用加强 6-磷酸果糖循环的变构调节: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糖异生 糖酵解 ATP ADP 磷酸果糖激酶-1 Pi H2O 果糖二磷酸酶-1 ATP AMP — + + — 2,6-二磷酸果糖 目前认为2,6-二磷酸果糖的水平是肝内糖异生与糖酵解转换的信号。 [ATP]/([ADP]+[AMP]) 比值的变化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异生与糖酵解的 转换。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循环的变构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