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概述 (一)秋燥的定义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经为病变重心,初起邪在肺卫,并具有津气干燥的特征,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短,易于痊愈的急性外感热病。 (二)历代医家对秋燥的认识 1.《内经》时期: 2.金元时期 : 3.明代: 4.清代: (三).分类 温燥-初秋-燥热病邪-初起以肺卫表 热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 凉燥-深秋-凉燥、风燥病邪-初起以 肺卫表寒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 (四)秋燥与现代医学疾病的关系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二、病因病机 (一)秋燥的病因 燥热病邪 (二)秋燥的病理变化 1..秋燥以肺经为病变重心 2.初起邪在肺卫出现肺卫证候,同时见有津液干燥征象 3.邪传气分,最易侵犯肺、胃(肠)而形成燥热阴伤的病变。 4.少数患者,感邪较重,正气较虚,亦可出现内陷营血或传入下焦等病理变化。 5.病情轻,传变少,易治愈。 秋燥病理演变示意图: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秋燥的诊断依据 1、发病季节: 2、初起证候: 3、病证特点: (二)秋燥的鉴别诊断秋燥与风温的鉴别表 四、辨证论治 (一)秋燥的辨证要点 1、辨燥邪的寒热属性 2、审燥热的所在部位 3、察燥热阴伤的轻重主次 (二).秋燥的治则治法 初期-邪在肺卫 -辛凉甘润 中期-燥热已炽,津伤尤甚 -清养并施 治则-滋润 燥热化火,内陷营血 -清营凉血 后期-肺胃阴伤-甘寒滋养肺胃 邪入下焦,耗伤肝肾之阴-滋培真阴 关于“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 上燥治气-指初起燥邪犯肺时,治宜辛凉透邪, 宣肺润燥。肺主气,肺气宣畅,邪乃外解; 肺可布津,燥亦易除。 中燥增液-指燥热传入中焦,胃肠津液耗伤时, 治疗宜予甘寒生津之品以补养胃阴。 下燥治血-则是指燥邪深入下焦,损伤肝肾精血 时,治疗宜用甘咸酸寒之品滋养肝肾精血。 (三)、秋燥的分型辨治 1.邪在肺卫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咳嗽少痰,咽干痛,鼻燥热,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而乏津,右脉数大。 【病机分析】燥热侵犯肺卫 【治疗方法】辛凉甘润,轻透肺卫。 【代表方剂】桑杏汤(《温病条辨》) 桑叶3g 杏仁5g 沙参6g 象贝3g 豆豉3g 栀皮5g 梨皮3g 2.邪在气分 (1)、燥干清窍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少津,脉数。 【病机分析】燥热之邪上干头面,清窍不利 【治疗方法】清宣气热,润燥利窍。 【代表方剂】翘荷汤(《温病条辨》) 薄荷5g 连翘5g 生甘草3g 黑栀皮5g 桔梗6g 绿豆皮6g (2)、燥热伤肺 【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促,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而燥或薄黄而燥,脉数。 【病机分析】肺燥阴伤 【治疗方法】清泄肺热,养阴润燥。 【代表方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石膏18g 冬桑叶9g 甘草3g 人参2g 胡麻仁3g(炒研) 真阿胶3g 麦门冬3g(去心)杏仁2g(去皮麸炒) 枇杷叶一片(去毛蜜炙) (3)、肺燥肠热,络伤咳血 【临床表现】初起喉痒干咳,继则因咳甚而痰粘带血,胸胁牵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 【病机分析】肺中燥热之邪下迫大肠,肺、肠同病 【治疗方法】润肺清肠,清热止血。 【代表方剂】阿胶黄芩汤(《通俗伤寒论》) 陈阿胶 青子芩各9g 甜杏仁 生桑皮各6g 生白芍3g 生甘草3g 鲜车前草 甘蔗梢各15g (4)、肺燥肠闭 【临床表现】咳嗽不爽而胸满痰多,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而干。 【病机分析】肺中燥热,液亏肠闭,肺肠同病 【治疗方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 【代表方剂】五仁橘皮汤(《通俗伤寒论》) 甜杏仁9g(研细) 松子仁9g 郁李仁12g(杵) 原桃仁6g(杵) 柏子仁6g(杵) 橘皮5g(蜜炙) (5)、肺胃阴伤 【临床表现】身热不甚,干咳不已,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 【病机分析】燥热渐退而肺胃津伤未复 【治疗方法】甘寒生津,滋养肺胃。 【代表方剂】沙参麦冬汤(方见风温章) 五汁饮(《温病条辨》) 梨汁 荸荠汁 鲜苇根汁 麦冬汁 藕汁(或用蔗浆) (6)、腑实阴伤 【临床表现】发热,腹部胀痛,大便秘结,或有神昏 谵语,苔黑干燥,脉沉细。 【病机分析】燥热内结阳明,津伤肠燥 【治疗方法】滋阴养液,通腑泄热。 【代表方剂】调胃承气汤加鲜首乌、鲜生地、鲜石斛。 3.气血两燔证治 【临床表现】身热,口渴,烦躁不安,甚或吐血、衄血,苔黄燥,舌绛,脉数。 【病机分析】气分燥热未解,传入营血 【治疗方法】气血两清。 【代表方剂】加减玉女煎(方见春温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