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 芳烃分子式为C9H12,说明含有一个苯环,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得一种二元酸。说明含有两个烃基,且都有α-H存在,将原来的烃进行硝化,得到的一元硝基化合物只有两种。 七、A、B、C的构造式 氧化 Cl2 / hυ 硝化 氧化后A得一元酸, B得二元酸,C得三元酸,说明A中苯环上含有一个烃基,B中含两个烃基,C中有三个烃基。 进行硝化时,A主要得到两种一硝基化合物,B只得到两种一硝基化合物,而C只得到一种一硝基化合物。说明B中烃基在对位,C中三个烃基处于均位。 氧化 氧化 八、完成方程式 (1) (2) (3) (4) 第五章 卤代烃 一、碱性水解反应活性顺序为: > > 二、鉴别 3-溴丙烯 2-溴丙烯 2-溴-2-甲基丙烷 硝酸银醇溶液 黄色沉淀 无现象 酸性KMnO4 退色 退色 无现象 三、完成反应 (1) (2) NaOH醇溶液 HBr [O] 四、推导结构 第六章 醇、酚、醚 一、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cabd ) 二、完成反应 > > > (5) 三、合成 正丁醇 2-丁酮 四、推导结构 A、B、C的分子式皆为C5H12O,,三者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可能为饱和醇。 三者在适当条件下脱水得到分子式为C5H10(D),说明D为烯烃。(D)在H2/Pt条件下反应还原得2-甲基丁烷。 A、B、C分别与卢卡斯试剂反应,A几小时也不出现浑浊;B十分钟后出现浑浊;C立即出现浑浊。说明C为叔醇,B为仲醇,A为伯醇。 所以其结构为: Na H2 脱水反应 C5H12O 脱水反应 最快 十分钟后 长时间不出现 还原 还原 第七章 醛 酮 醌 一、命名和写结构式 (1) (2) (3)2-甲基-3-戊酮或乙基异丙基(甲)酮 (4)1-对甲苯基-1-丙酮 或对甲苯基乙基(甲)酮 (5)1,3-环己二酮 (6)2,4-己二酮 (7)3-甲基戊醛 (8)甲基苯基(甲)酮或苯乙酮 二、完成反应式 H3O+ 三、排序 (2)>(1)>(3)>(4)>(5) (1)CH3CHO(2)ClCH2CHO(3)CH3COCH3 (4)CH3COCH2CH3(5)CH3COC6H5 四、鉴别题 A氧化分解成一分子酮和另一化合物B,说明A中的不饱和键被氧化,双键发生断裂,B有酸性,可发生碘仿反应生成碘仿和丁二酸钠,说明B含有甲基酮结构,且含有羧基。 五、推导结构式 化合物A分子式为C8H14O,可以很快使溴水褪色,说明含有不饱和键;能与苯肼反应,说明含有羰基; 1. 2.化合物A分子式为C10H12O2,说明可能含有一个苯环;不溶于NaOH溶液中,说明无酸性;可与羟氨和苯肼反应,但不与多伦试剂反应,说明含有酮基而不是醛基。 A经LiAlH4还原得B,B的分子式C10H14O2,说明B为醇;A与B都能起碘仿反应,说明A为甲基酮结构,B为甲基 醇结构;A与HI作用生成C,C的分子式为C9H10O2,能溶于NaOH溶液中,说明C为酚,经克莱门森还原生成D,D的分子式为C9H12O,A经酸性KMnO4氧化生成对甲氧基苯甲酸。 所以结构式为: LiAlH4 碘仿反应 与HI作用 KMnO4 H+ 克莱门森还原 NaOH 六、合成题 由乙炔合成正丁醇、乙苯 OH- Δ H2 Ni LiAlH4 + CH3CH2Cl 正丁醇 乙苯 HCl AlCl3 习题讲座(一) 第一章 — 第三章 一、有两种成键方式:σ和π键 第一章 绪 论 杂化形式 组成 特点 成键能力 举例 sp3 一个s轨道、三个p轨道混合后均匀(即杂化)组成四个等同的sp3杂化轨道,每一个sp3杂化轨道包含1/4s成分和3/4p成分。 四个杂化轨道构成正四面体型,轨道之间夹角为109°28′(对于甲烷分子), 最强 饱和烷烃 sp2 一个s轨道、两个p轨道“杂化”形成三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每个sp2杂化轨道包含1/3s成分和2/3p成分。 三个杂化轨道构成三角平面结构,轨道之间夹角为120°。 较强 烯烃双键、醛酮羰基 sp 用一个s轨道,一个p轨道“杂化”形成两个等同的sp杂化轨道。每一个sp杂化轨道包含1/2s成分和1/2p成分。 两个杂化轨道构成线性结构,轨道间夹角为180°。 较弱 炔烃、聚集二烯烃中心碳 二、碳原子的几种杂化形式对应结构是 杂化形式 组成 特点 成键能力 举例 sp3 一个s轨道、三个p轨道混合后均匀(即杂化)组成四个等同的sp3杂化轨道,每一个sp3杂化轨道包含1/4s成分和3/4p成分。 四个杂化轨道构成正四面体型,轨道之间夹角为109°28′(对于甲烷分子), 最强 饱和烷烃 sp2 一个s轨道、两个p轨道“杂化”形成三个等同的sp2杂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