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三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远的三毛“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每次听到这首脍炙人口的《橄榄树》时,总是会想到她的词作者——三毛 1943年,三毛出生于四川重庆,原籍浙江省定海县人。本名陈懋平,3岁那年,她嫌“懋”字不好写,自更名为陈平。后取笔名三毛,英文名ECHO。1949年随父亲移居台湾。幼年期的三毛即显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因健康原因休学,由父母亲自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1964年,进入台湾文化大学哲学系作旁听生,1967年,三毛离开台湾,远赴西班牙。三年之中,先后就读于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歌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图书馆工作。1970年,三毛回国在台湾文化大学德文系和哲学系任教。1973年,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开始了她人生中最灿烂的一段。1979年,夫婿荷西意外身亡,对三毛的打击巨大。1991年4月在医院中去世,官方认定为自杀,但是民间对这一点说法则置疑纷纷。特别她那些忠实读者,更是不愿意相信,那个追求自由,热爱生活的三毛,会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三毛,用她的文字,用她独特的选择,留给世人一个难解之谜。她的父亲曾这样说过:“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她的母亲这样评价她:“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而我相信当你读过三毛的一些作品后,你会认同作家梁羽生对她的评价:“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   斯人已远,芳韵悠然。三毛,用她记录生活的文字,曾那样真切而深远地影响了一代人。那本书是讲她在撒哈拉大沙漠里生活的故事,她开饭店,她悬壶济世,她沙漠观浴,她白手起家,一切是那么遥远陌生,却有是那么新鲜有趣,与以往看的书有完全不同的感觉,清新的语气中透着用词的恰份和幽默。我彻底地陷进去了,竟然一直没有再走开,边看边赞,惊奇着怎么从前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人,不知道还有这样一本书。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我一直被一种叫做“爱”的东西包围着。无论是三毛对荷西,还是荷西对三毛,那种深深的爱不是用嘴说的,而是用他们真是的行动表达出来的。当三毛决定去撒哈拉的时候,荷西便放弃了原本的生活,提前到撒哈拉找工作,适应那里的生活,在三毛到达之前为她做一些简单的安排,这样三毛到的时候便不会感到孤独和陌生。《撒哈拉的故事》中也有很多比较搞笑的部分,三毛没有驾照就敢大摇大摆的在撒哈拉开车,去澡堂看撒哈拉的女人们怎么洗澡,去抓鱼来卖结果自己花更高的价钱来吃自己捉的鱼,还有他们的婚礼,以及她对荷西解释的中国菜肴,深深的让我感到,有一个三毛这样的女人陪在身边,无论走到哪里,即使是沙漠也不会觉得无聊。 其实三毛是一个内心很细腻的女人,从她把家里布置的那么高雅就能看出来。但是三毛并不仅仅只是细腻,三毛救陷在藻泽里的荷西的那个地方也让我很感动,突然间我明白是什么让我们的女作者能够在撒哈拉那样的地方生活,那是因为她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撒哈拉的故事》中介绍了很多关于撒哈拉威人的生活,从我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还很落后,无论是从思想上、生活方式上、物质上,都是如此。这也许是历史环境造成的结果,我们没有办法去评判,但是撒哈拉威人的婚礼还是给了我深深的刺痛,好像封建时代的中国,没见过面的人就这么结婚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么作为一个女人,她们自己的思想呢,中国古代还有“梁祝”啊,“私奔”啊这样的桥段,不知道撒哈拉威人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故事,不管我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人都还是该有自己的想法的。 对于三毛在地上捡的那块差点要了命的牌子,我很好奇,真的是一种远古巫术,还是那个牌子上有些有辐射类的物质呢?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人总是这样,没见过的就总是怀疑它是否存在,所以我对巫术保留意见。 最好我想说的是,撒哈拉那个地方应该很美的吧,傍晚看着夕阳慢慢的从山后隐去,夜空中的繁星也应该比这里的明亮,生活虽然简朴,但是确实是个没有污染的地方,在真正的自然中生活,应该很美好吧。再读三毛,却是在高三的时候。备考复习的压力下抽空读三毛,那可是真正的享受。每做完一套模拟试卷后,我给自己的奖励就是看一篇三毛的文章。我们高中的图书馆还没有开放,我就只能经常往书店里跑,站读的滋味是累并快乐着,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后来在看三毛的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