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   【摘 要】胃癌患者术前因消化道受损,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术后因禁食、水及持续胃肠减压,更易引起电解质的丢失及营养缺乏。研究表明,凡胃肠功能正常或存在部分功能者,营养支持时应首选肠内营养[1]。就此对胃癌患者营养代谢改变,并对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胃癌;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18-02   1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理论基础   胃癌患者术前多因进食欠佳,肿瘤消耗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长时间禁食、手术创伤等应激反应使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从而加重营养不良,导致并发症增加、康复延迟。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尽早康复。EN是长期以来普遍使用的营养治疗方式,但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如导管性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肝损害和胆汁淤积、肠屏障功能损害、免疫抑制和细菌移位等,而且价格较昂贵。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胃肠道生理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以及EN制剂、材料和技术的发展,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其应用,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不仅是满足机体对营养需要,更重要的是维持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这对术后患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近年,随着对胃肠功能的研究,以及肠内营养技术的发展,早期肠内营养得到越来越多临床重视。   2 早期肠内营养的优点及时机   2.1 肠内营养的优点   早期肠内营养可保护肠道黏膜,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防止肠道黏膜萎缩,从而减少肠道菌群失调和真菌在肠道的迅速增长。据报道,经肠内营养的患者术后2周病毒感染率为0,细菌感梁率为14%,而不做肠内营养的患者病毒感染率为17%,细菌感染率为29%。   2.2 肠内营养的时机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胃肠术后患者应禁食至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鱼晓波等[2]认为,EN时机一般在术后12~ 24h。故通常在肛门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后才给予EN。研究表明术中小肠从未停止过蠕动,而且小肠的吸收功能始终存在。这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认为肠内营养有以下优点:①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功能,减少内毒素释放与细菌易位;②促进胃肠蠕动与胆囊收缩,恢复胃肠道正常蠕动,减轻肠粘连,防治肠梗阻;③纠正肠黏膜缺血,增加内脏血流;④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安全、经济,对护理和设备要求低,并发症少;⑤有利于肝脏的蛋白质合成与代谢,促进肝脏血流,改善营养不良引起的肝脏损害,改善术后的营养状况和患者的免疫功能。   3 肠内营养的途径及方式   3.1 肠内营养途径   肠内营养的途径有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螺旋鼻肠管、空肠造瘘管、胃空肠造瘘管等。长期留置胃管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幽门梗阻、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溃疡和出血等[3]。螺旋形鼻肠管的优点是管道柔软易弯曲,对鼻腔、咽喉刺激小,长期放置患者耐受性良好[4],但长期经鼻放置管道均可导致病人不适,有可能出现营养液返流并吸入气管的风险[5]。江艺[6]采用胃空肠造瘘管,做法是胃壁切一小孔,放入直径3mm的细软管,经幽门、十二指肠进入空肠,胃壁切开处双荷包缝合并在胃壁隧道固定造瘘管。对于肝移植病人营养状态差需长期营养支持,且经过腹部重大手术创伤后早期常存在胃排空降碍者,一般不采用经鼻放置管道,而是于术中放置造瘘管。胃空肠造瘘管有以下优点:(1)可较长时间放置,避免鼻胃空肠管带来的呼吸道、肺部感染并发症;(2)经胃壁的导管易缝合固定,不易引起漏及胃腔狭窄;(3)胃壁位置较高,不易浸泡于肝移植术后常出现的大量腹水中,而空肠上段造瘘管易浸泡于腹水之中,有诱发肠瘘、腹腔感染之嫌;(4)返流少,同时经口摄食,患者心理负担小。   3.2 肠内营养方式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有一次性投给、间歇性重力滴注和连续性经输液泵泵入三种方式。临床实践表明,连续性经输液泵输注时,营养素吸收较间歇性输注效果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少[7]。使用前先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冲管,如无明显反应,再采用输液泵或微量泵输注营养液,营养液开启后马上使用,每瓶营养液(500ml)悬挂输注时间不超过8h[8],如暂不输注,需置于冰箱内(2~ 10℃)冷藏保存,并于24h内使用完。输注的速度和量根据患者的需求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调整,在输入营养液前要认真按输入量计算输入速度,输入过快可引起患者腹胀、腹泻、恶心、呕吐[9],输入过慢又达不到治疗效果。术后1~2天即可开始实施肠内营养,第一天先予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600 ml/d,20 ~30ml/h均匀滴入,冷天可用电热加温器或热水袋在输液管距口腔近端侧加温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