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口旋转钻天然气井——巴一井.docVIP

中国第一口旋转钻天然气井——巴一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第一口旋转钻天然气井——巴一井   从抗战大后方,到特定历史背景下的“陪都”,1937年的重庆烽火连天。   巴县(今巴南区)烟坡虽地处远郊山野,因为“冒油”,而引起外界屡屡关注。据《中国石油钻井》记载,早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四川的石油就被当局作为国防需要计划勘探开发。1935年5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出地质人员,先后调查巴县石油沟、蓬溪县蓬莱镇以及达县等地的石油地质,确定钻探井位。秋,派专人远赴德国订购新式钻机。1936年,资源委员会成立四川油矿勘探处,任命王檠为处长。向德国购置的4台旋转钻机,于同年4月开始分批启运。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等原因,导致钻机运输工作困难重重。遭日机轰炸,部分机件失踪,东拼西凑,总算配成两套钻机,一台运到巴县石油沟,一台运往达县石梯坎,后来调往甘肃玉门(另两套等购配齐全,运输工作至1938年方告完毕)。   修公路,挖地基,平院坝,铺草房。石油沟1936年的清静,就这么被打乱了。进沟的人越来越多,车子拉来的“铁砣砣”,如同庞然大物。还有一些外国人,人们这才晓得,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冲着“冒油”的石油沟来的。炊烟袅袅的乡间,从此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1937年10月28日,风轻云淡,秋高气爽。这个平常又特殊的日子,在一个叫王显文的工程师的组织下,巴县石油沟第一号井(巴1井)开始钻探。轰隆隆,随着柴油机一声响彻山谷的轰鸣,掀开了中国近代油气钻井史上使用旋转钻机的历史篇章……   “巴1井钻石油那阵,我只有8岁嘎。”今年78岁的巴南区安澜镇石油沟村后坝人娄成林扳着手指算。他的父亲娄树清,是当地手艺出众的木匠。被吆喝到井场做木工活,修工棚和工人住的房子。起早摸黑,差不多干了半年。得病。井队不要了。回去,没多久就去世了。娄成林说:“娃儿家,只晓得稀奇,看到石油沟打出油来了,气来了,管子接起来就燃,硬是新鲜。”井口背面岩壁处,有一个一米多宽的方形石洞,黑漆漆的,神秘,阴森。娄成林上前,笑呵呵指着说:“这是当年放喷的‘口袋’,天然气带着泥浆呼呼冲出来,那场面,凶得很,吓人。”   同是石油沟村后坝人的81岁的李永芬则是在巴1井嫁给丈夫熊定全的。那时熊定全不到20岁,也在巴1井做活路,起先“平地基”,后来“打杂”。“井是和洋人一起打的。”李永芬对自己新婚丈夫的经历记忆犹新:“井打完了,他就抬氧气瓶子(在井口直接灌气),抬一伙,到发电房发电,一直到那些人撤走。”李还记得“那时候,石油沟岩坎上有碉堡,老乡赶场不准过,解放后,士兵都还背着枪呢”。后来,熊定全在基建队干到1981年退休。   鉴于技术条件和战乱等多种因素,巴1井的钻探坡坡坎坎,起伏跌荡,其困难和遭遇超出想像。《中国石油钻井》记载了其曲折过程:刚开钻,使用德国造的鱼尾钻头。由于对所钻地层的紫红色页岩不适应,平均日进尺只有0.44米,钻砂岩平均日进尺仅0.03米。如同老牛拉破车。比当时在自贡自流井一带老式顿钻速度还慢。当局大为恼火。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心急如焚,又摸不着头脑。不到10个月,用光所有鱼尾钻头,被迫使用德制取心钻头。如此这般瞎折腾,直到1938年8月底,才改用美国制造的牙轮钻头,始有好转。1939年5月,钻达井深1202.67米。11月25日,钻至井深1402.2米嘉陵江统第五组地层。其时,钻机已超负荷运转,在石炭系地层获得日产天然气1.5×104立方米工业性气流而完钻——中国首次使用旋转式钻机,钻成当时最深的第一口天然气井。   巴1井的成功钻探,让国民政府当局喜出望外,极大鼓舞了国人士气。除了政治和人文影响,巴1井在钻井技术层面,也作了可喜的摸索。   首先是普通钻井液的选用。四川油矿勘探处钻巴1井时,对于钻井液质量的选用、配制以及性能控制,都很粗糙。“系以附近田间粘土,用泥浆枪喷射,使之分散,沙粒等即沉至泥浆池底”。质量很差。加重钻井液的采用,其后始于玉门老君庙油矿。   此外,1942年12月21日,巴县飞仙关岩第2井(巴2井)开钻。在钻进过程中,因柴油机泵损坏,而大胆改用巴1井所产天然气作燃料,这是中国直接利用天然气作内燃机动力燃料的一次尝试,并获得成功——是为后话。   从1937年至1949年,12年间四川油矿勘探处共完成5口井的钻探。其中最深井进尺1402米。仅在巴1井、隆2井钻成2口天然气生产井,并以此找到石油沟、圣灯山两个气田。   以“石油”闻名的石油沟,在中国钻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巴1井,打出了当时储量蔚为可观的天然气(以及凝析油),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始料未及的同时,又意味深长……   巴1井的档案,安静地躺在四川局川东钻探公司档案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   厚厚的卷宗里,共38条目。其中“凝析油生产情况及其他地质情况整理报告”资料,完成于1955年12月。纸张发黄,字迹模糊,透出一丝陈旧久远的气息。其摘自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