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负重条件下下肢对振动冲击加速度峰值衰减的影响.docVIP

不同负重条件下下肢对振动冲击加速度峰值衰减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负重条件下下肢对振动冲击加速度峰值衰减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4   摘 要 通过改变全身性冲击振动过程当中受试者的负荷重量,探讨在不同负重条件下冲击振动加速度峰值在下肢的传递特点以及下肢不同肌群的神经肌肉激活特征。在0%BW负重组与 20%BW、30%BW负重组之间,D膝-腰差异具有显著性,其p值分别为0.048、0.013。腓肠肌、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标准化积分肌电0%BW负重组与30%BW负重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研究结论:(1)接受振动刺激的过程中,大腿肌群及小腿腓肠肌的活动状态,随负重量的增加而增大。(2)随着负重量的增加,接受振动刺激的过程中,振动在下肢膝关节至腰部的衰减量增大。(3)膝关节是对冲击力衰减缓冲的主要关节,踝关节有一定的衰减缓冲作用,但不是非常明显。   关键词 冲击振动 振动传递 肌电活动 膝关节角度 峰值加速度   全身振动训练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下肢的力量,这点已得到普遍的认可。Schwarzer以站姿进行垂直方向的振动训练,每周3次,每次以最大力量的60%完成12次,振动频率为10~24Hz,振幅为6mm,结果发现,最大力量增加了40%。M. Roelants等对普通女性进行24周全身振动力量训练,发现实验组的膝伸肌力量比参照组有显著性的增长。许以诚等人用振动力量训练器对上海女子手球队发展手臂力量时,发现在进行主动肌振动力量练习时,中枢神经系统募集运动单位增多,使对抗肌也得到发展。危小焰等通过对雅典奥运会集训的部分举重运动员进行尝试性训练,与参照组对比发现振动力量训练可以较快地增长肌肉的最大力量。以提高下肢力量为目的振动训练中,负荷重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不同的负重条件下,受重力的影响,肌肉的活动状态不同。而肌肉的活动状态是影响振动刺激在人体传递的一个重要因素。Wakeling and Nigg的研究发现下肢软组织的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均随肌肉力量的变化而变化。James M发现股二头肌和腓肠肌外侧肌电活动的增加使下肢对振动的传递衰减增大。同时他还发现在行走和跑步中,肌肉活性的增加可以用来增大下肢软组织对下肢所受到的地面冲击的衰减。在接受全身振动训练时,受试者负荷不同的重量,下肢肌群的活动状态不同,这会影响到振动在下肢的传递并最终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同时下肢对振动刺激的衰减状况会影响到振动对腹部,颅骨等上肢体的冲击,而过度的冲击会造成人体的不适。所以说研究在全身振动训练中振动刺激在下肢的传递特点是有意义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在不同的负重条件下,使受试者保持下肢关节在一个稳定角度,施加相同的振动刺激来观察在不同负重条件下冲击振动在下肢的传递衰减特点以及下肢不同肌群的神经肌肉激活特征。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上海体育学院16名二、三年级男性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所有受试者自愿参加本实验,均无下肢关节损伤史,近期(一月)没有肌肉拉伤及关节扭伤,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并且对实验过程和对身体影响知情。实验前记录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参与本次实验的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见表1   二、试验方法   (一)表面肌电(EMG)的采集   试验采用德国biovision16导多功能运动生物电采集和分析系统采集表面肌电。被测肌群为:左腿胫骨前肌(TA)、内侧腓肠肌(TS)、股直肌(RF)、股内侧肌(VM)、股外侧肌(VL)、股二头肌(BF)。   1.贴肌电片的粘贴   首先,去除相应皮肤表面的毛发,用砂纸进行打磨相应皮肤,去除角质层,用75%的酒精擦拭进行去脂。将直径为10mm的表面肌电片(Ag-AgCl)固定在所选定肌肉的肌腹中心位置,电极间距为25mm。用医用胶带固定放大器,用医用衬底纱布包绕肌电片进行固定。肌电采样频率为1000hz。   2.MVC测试   采集受试者肌肉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表面肌电信号,每块肌肉的采集时间为5s,重复测试三次,间隔为1min。   (二)加速度信号的采集   试验采用美国Endevco公司生产的三维加速度计四个量程为(-10~+10g),加速度传感器放置的位置分别为振动台台面(Platform P)、左侧外踝(ankle A)、左腿膝关节中点(knee K)、第四腰椎(lumbar L)。先用双面胶将加速度传感固定在皮肤表面上,保持z轴竖直向上,再用关节止痛膏在外面固定,最后再用医用胶带进行缠绕固定。加速度计的采样频率为2000hz。   (三)振动实验   根据研究目的,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研究中受试者所负荷的重量分为0%BW(bodyweight)、10%BW、20%BW、30%BW四个负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