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堂巩固1、被称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的是( ) A.石制工具的出现 B.青铜农具的出现 C.铁制农具的出现 D.牛耕的使用和推广2、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化水害为水利的著名工程。下列中国农民兴修的工程中,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3、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推行县制 D.奖励耕种4、《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按军功授爵赐田 D.建立县制 * 读史明智,以古鉴今 第8课 大 的时代 变革 第8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二、著名的都江堰 三、商鞅变法 第一幕:秦君求贤,商鞅入秦 第一幕 秦君求贤,商鞅入秦 第一幕 秦君求贤,商鞅入秦 思考:当时的秦国为什么要变法? 求贤令 秦公嬴渠梁,告天下之士:当此之时国弱民穷,诸侯列国且欲分秦灭秦!国耻族恨,莫大于此! 但有能出长策、奇计而使秦国国富兵强之士,可居高官,领国政,与本公共享秦国! 商鞅其人 商鞅(约前390~前338)原名卫鞅,战国时期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少年时商鞅就立志变法革新,后游走诸侯列国,郁郁不得志。公元前361年看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商鞅一扫阴霾,决心入秦。 第一幕 秦君求贤,商鞅入秦 第二幕:舌战群儒,立木为信 第二幕 舌战群儒,立木为信 经过论战,商鞅批判了旧贵族,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最终秦公毅然宣布变法图强! 商鞅舌战群儒图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第二幕 舌战群儒,立木为信 立木为信 第二幕 舌战群儒,立木为信 第三幕:大刀阔斧,富国强兵 第三幕 大刀阔斧,富国强兵 合作探究,大展身手: 我给商鞅当参谋 秦国问题有三 一、秦国土地平坦,沃野千里,却荒芜收少,农人耕作却不能温饱。 二、秦人朴实厚重,有尚武勇敢之风气,却没有一支强大军队。兵士立功却不能得爵。 三、国内封地众多,形成国中之国,中央法令到了地方难以执行。 第三幕 大刀阔斧,富国强兵 1、国家规定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第三幕 大刀阔斧,富国强兵 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第三幕 大刀阔斧,富国强兵 商君之法,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 ----《韩非子·和氏篇》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乡邑大治。 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史记·商君列传》 期(jī)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第三幕 大刀阔斧,富国强兵 第三幕 大刀阔斧,富国强兵 一、生产工具的变革 石器 青铜器 铁器 一、生产工具的变革 (1)铁农具的使用 (2)牛耕的使用 春秋 战国 出现: 推广: 出现: 春秋 推广: 战国 一、生产工具的变革 石器 青铜器 铁器 牛耕 3、作用: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二、著名的都江堰 1、修建者: 李冰(秦国) 2、修建时期: 战国时期 3、作用: 防洪灌溉 分水堰 分洪 灌溉 内江 岷江 外江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华阳国志》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岑参《石犀》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工具的革新 (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