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教案(桂祝、赖小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得到很多学校积极响应,有学者统计,2005年贵州省已有250多所学校开设民族文化课程,到2007年学校已达431所;目前,全省近70万名学生接受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与此同时,贵州省也在2004年在各地(州、市)选择部分学校,将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并力争向全省民族地区所有学校进行推广。 进入情况 跳竹竿 第五节 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介绍 “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跳竹竿时,8根长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开一合,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变换着图案,4-8名男女青年随着或快或慢的节奏,在交叉的竹竿中,灵巧、机智、自由地跳跃,当竹竿分开时,双腿或单脚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拢又急速跃起,并不时地变换舞步做出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参加舞蹈的青年男女,一边跳舞一边由小声到大声地喊着:“哎--喂、哎--喂”,大大增添了热烈气氛。 跳竹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体会传统体育文化。 2.发展学生的跳跃、速度、灵敏、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体合作精神,同时使学生体验到紧张、兴奋、欢乐的运动气氛。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勇敢、机智的优良品质,陶冶情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5.树立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准备 录音机一台;竹竿40根。 三、教学过程 1.观看“跳竹竿”的课件,让学生对跳竹竿有深入的了解。 2.原地徒手练习 集体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原地徒手打竿练习,动作口令:开合、开合、开开合合;开合、开合、开合、合合。 集体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原地徒手跳竿练习。动作口令同上。 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带领,原地练习,教师巡回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 3.打竿练习:将学生分为2-3组,分别在教师的口令声中,进行有节奏的打竿练习。老师要提醒学生在打竿练习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打竿的轻缓急慢等。 4.过竿练习 跃过竹竿的练习,是本课的重点,脚步动作如何与敲竹竿的声音“合拍”,让学生明确双脚单拍跳的节奏和敲竹竿的节奏正好相反,同时让学生相互讨论,改进动作,培养团队探索、合作精神。 过竿类型分为单人过竿、双人过竿及多人过竿。在双人过竿时,根据青少年年龄心理特点,尽量安排为男女混合组,这样可使学生在跳竿中多一份责任感和谨慎认真感。 在跳竿中,如果遇到某同学无法独立完成过竿任务,可允许本队的同学给予帮助,并在同学的帮助下两人一起完成过竿任务。 四、动作创新 过竿重要的是熟练和整齐;创新内容则由同学们在传统竹竿舞的基础上想象创新,重要的是形式和舞步的新颖多样。 介绍几种跳杆形式:1、传统的跳杆形式。2、单竿跳绳形式。3、双竿跳皮筋形式。4、多竿舞蹈形式。 常见的6套跳法: 1、开合开合开开合合。 2、开合开合开合合合。 3、开合开开合合合合。 4、开开合合开开合开。 5、合合开开开开合开。 6、合合开开合合开合。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连续做出双脚跳的动作,且在竹竿的敲击下,不让竹竿夹住碰到脚。 教学难点:竹竿的敲击声和脚步动作的协调配合。 六、放松练习 随着老师在音乐或口令中完成放松操,忘却疲劳,恢复平静。 七、教学效果 在跳竹竿课堂上,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热情。 跳竹竿既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又是一项快乐诱人、增进友谊的集体活动。 板 鞋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板鞋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2005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将“板鞋竞速”项目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竞赛项目: 男子60米,100米 ; 女子60米,100米 ; 2×100米混合接力 ▲器材:比赛板鞋以长度为1OO厘米、宽度为9厘米、厚度为3厘米的木料制成(以三人板鞋为例)。每只板鞋配有三块宽度为5厘米护足面皮,分别固定在板鞋规定的距离上,护皮以紧酵面为宜。第一块护皮前沿距板鞋前端7厘米,第二块护皮在第一块护皮与第三块护皮的中间,第三块护皮后沿距板鞋末端15厘米。 ▲ 竞赛办法:  1、比赛中,运动员应自始至终在各自道次内进行。  2、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如果出现某一队员脚脱离板鞋脚触地或摔倒,须在触地(落地)处重新套

文档评论(0)

stz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