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绪,大问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情绪,大问题   2013年4月1日,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洋喝了宿舍饮水机里的水后出现中毒反应,后经医院救治无效于4月16日下午死亡。警方很快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竟是黄洋同寝室的室友林某所为。   复旦大学的这起投毒案着实让人听了脑门子直冒冷汗。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转眼间竟变成了嗜血的杀人恶魔,不禁给纯洁的象牙塔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阴云。人们不禁感慨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住在一个寝室里的两个年轻人,究竟会有多深的仇恨才致于一定要把对方杀死?他们之间发生过多少不愉快的事情累积起来才能变成毁灭他人的力量呢?   公众把焦点集中在了林某的投毒动机上,于是有了各种猜测。由于黄洋在校期间表现十分突出,恰好事发前刚刚通过了考博的初试,是复旦大学耳鼻喉科博士初试的第一名,因嫉妒生恨的说法普遍被认为就是林某的杀人动机。对方比自己优秀,实在无法超越便心生杀念。但是,据警方最新公布的审讯结果,竟是一些琐事引发的宿舍矛盾所致,并非完全出于嫉妒。例如共用饮水机分摊水费没有达成一致,还有黄洋睡觉时爱打呼噜等等,几乎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类似的矛盾所有住学校宿舍或者住单位宿舍的人都可能会遇到。一时间,人们的情绪从惊讶转变成愤怒,现在更多的却是恐慌。   为何会引发群体恐慌情绪?   众所周知,当我们控制自己的言行与社会规则以及道德约束尽量保持一致成为一个“好人”时,就会有效避免很多伤害。例如不允许拿别人的财物、不可以闯红灯、就算ATM机自动吐钱也不能拿等等,违反任何一个都会遭到惩罚,遵纪守法则会平安无事。 黄洋既没犯法也没违规,也就是说满足社会大环境定义下的无过错的,然而,只是与室友相处时产生的矛盾竟导致自己丢了性命。每个人对“过错”的评价标准不同,如果打呼噜、交水费也能惹来杀身之祸,那实在是防不胜防。   当人们没有办法通过控制自己的言行从而有效避免伤害时,每一个人都成为了潜在的受害者,这与心理学中“习得性无助”十分相似。正常的情况是,做出“好”的行为就会被奖励,相反即获得惩罚。大部分情况是,就算好的行为不被奖励,至少不犯错一定不会受罚。可是,当人们搞不清楚什么时候才会被惩罚时,没犯错一样难逃厄运,任凭是谁一定都会感到绝望无助,甚至恐慌。   复旦大学这起投毒案对于公众影响极大,易引发由安全缺失导致恐慌的群体效应,从而使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失去安全感,生活在恐怖之中。   宿舍矛盾不容小视   如今,黄洋被室友投毒身亡,使我们不由得想起10年以前一起类似的案件,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两次被人下毒,怀疑是同学所为,但凶手至今仍未查明。   铊是一种剧毒重金属,铊中毒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以及肌体损伤都是不可逆的,也无法完全治愈。朱令自从1994年中毒至今,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康复治疗,但是智力、视觉、肌体和语言功能都没有恢复,留下永久的严重后遗症。这位曾经前途无量的名牌大学女生,现在连最基本的生活起居都无法自理,着实让人痛心,虽未查明真凶,难免还是会对宿舍矛盾毛骨悚然。   除了这两起投毒杀人案,由于宿舍矛盾引发的杀人案件,在国内还有2004年曾经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至今想起仍会不寒而栗。马加爵杀人的动机似乎也不复杂。案发前几天,马加爵与同学玩扑克被怀疑作弊发生争执,情急之中一位同学说的一句气话深深地刺痛了他敏感的神经。同学指责他:“你连打扑克都玩假,为人也太差了,怪不得龚博生日都不请你……”马加爵听后很绝望,因为说他人品不好的正是他在大学三年半以来最好的朋友。按照马加爵的供述,他说自己在大学里一个朋友也没有,他认为住在一起那么多年,自己把对方当朋友,他却这么说自己。不仅如此,还一语双关,道破另一个同学也是这样看待自己。随后几日经过精心计划,马加爵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14日晚杀一人,15日再杀两人后出逃。直到2月23日,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的宿舍柜子里发现四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虽说马加爵最终被判死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那些已逝的年轻生命再也无法挽回,宿舍矛盾看似小问题,却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着实应该引起重视。   人格障碍说缺乏依据   那么,这些被人唾弃的杀人恶魔难道就是天生的恶人?事发后,人们着急给林某扣上一个人格障碍或者心理疾病的标签,以降低自己内心的惶恐。那是因为我们太需要和恶魔区分开来,不仅如此,还要把自己周围的朋友和这个凶手划清界限。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过分不安,才会相信自己身边不会出现这种人,相信我们仍然是安全的。   的确,人们很难接受正常人会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可是,复旦大学投毒案中的林某在校期间表现并无重大劣迹,反而相当优秀。林某的同学透露,林某平时性格很好,喜欢打篮球,与受害者黄洋没有公开的矛盾,还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官方网站上,搜索林某的姓名会发现他曾获得诸多荣誉,还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