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一)发展表现 5.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重要的发展区域 (作用) (1)隋唐时期:江南的圩田、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2)明清:贫瘠荒滩与边疆地区的开发 (3)重要的发展区域:秦汉-关中地区,魏晋-三吴地区、成都平原,隋唐两宋-江东地区的苏湖地区,明清-两湖地区 * 1、生产工具与技术的革新 ??(1)生产工具: 石器--青铜器—铁农具。灌溉-桔槔、翻车、筒车。播种-耧车。耕作-耦犁、犁壁(两汉)、曲辕犁(注意出现的朝代) 2)耕作技术: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3)农业动力: 人力—畜力—自然力。 2、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 (1)商周时“五谷”已种植。 (2)两汉:西汉使者将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陆续移植内地。 (3)明朝 :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从国外引进了玉米和甘薯。(作用) ?3、兴修水利 (1)夏商西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楚国芍陂,战国: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魏国的西门豹渠 (3)秦朝:开通灵渠和江南运河。(江南河开挖于春秋时的吴国,沟通苏州和扬州的水道,是中国开挖最早的运河。灵渠是秦始皇伐南越时派史禄负责兴修,沟通了湘水和漓水。) (4)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兴复了许多渠堰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凡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 (5)隋朝:隋于605年开通大运河。 ??(6)北宋:王安石变法:农田水利法推行,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7)元:开凿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连接原有运河,即京杭大运河。 4.农产品的商品化 唐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普遍的饮料,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是农产品商品化之典型。 元朝时,棉花种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向江北; 明清时期,棉花、蚕桑、茶叶、烟草、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6.经验总结:《齐民要术》、《农政全书》 (二)发展原因 生产关系的调整 土地制度的变化 赋税制度的改革 休养生息、鼓励垦荒等政策 生产力水平进步 生产工具与技术的革新 水利的兴修 土地资源的开发 政局的稳定和政府的促进、保护农业发展的政策 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鲜明特点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产业结构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农业生产的目的:与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 (四)古代农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农业发展→治民→治国。 (2)农业是国家富强.实力雄厚的源泉,又是国富力强的标志。 (3)农业的发展,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4)农业也为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养活了庞大的人口,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 局限:(1)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2)人地矛盾,阶级矛盾激化,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 (五)古代经济重心转移过程 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差距明显缩小,为经济重心转移创造了条件;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时,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南宋时,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促进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 (1)南方自然条件好; (2)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 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 (3)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农业劳动力增加,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4)统治阶级调整政策,重视生产的发展; (5)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对经济中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 (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2)充分利用外来劳动力和外来的先进生产工具、生产经验,能推动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离不开决策者的重视,南方的一些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4)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 (5)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6)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人口大规模迁移的过程。 (7)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从内陆逐步走向海洋的过程,为宋元时期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创造了条件。 (8)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有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 (9)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转移也有影响 (六).封建统治者的重农政策及其原因: 政策: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