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馆 5、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郭巨, 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本框小结 1、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2、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传承形式? 3、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4、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文化的创新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你知道多少中国传统文化? 提起传统文化,许多同学不感兴趣, 甚至认识传统文化都是落后、腐朽、迷信的东西! 针灸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 京剧——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 国画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中国京剧、中国书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 中医、武术、戏剧、书法、绘画、雕刻、印刷、铸造、窗花、剪纸等 在世界上久负盛名! 思考总结什么是传统文化? 1、什么是传统文化:(阅读P39)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的形式和表现 元宵节—— 端午节—— 清明节—— 吃元宵 赏月 吃粽子 祭祖扫墓 中秋节—— (1)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北京四合院 布达拉宫 故宫 福建 江南 陕北 内蒙古 永定土楼 江南水乡 布达拉宫 故宫 (2)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 武术 京剧 诗经 国画 (3)传统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小结: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 3、传统文化的两个鲜明特点 材料一:清明节始于周代。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经历了许多年,宋朝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 材料二:清明节我们都要扫墓祭祀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习俗,清明节是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材料一和材料二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 第一:相对稳定性 第二:鲜明的民族性 重庆酉阳万寿宫 凤凰万寿宫 西安大重阳万寿宫 丰城万寿宫 思考:从万寿宫可看出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思考: 你知道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吗?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征呢? 近些年来,清明时期成为森林火灾的高发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清明时节人们扫墓、烧纸,不慎引发山林火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生态灾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大力提倡文明祭扫,低碳清明。采用网上扫墓、植树绿化等文明环保的方式祭扫,缓解交通压力,消除因烧纸钱、焚香放炮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火灾隐患。 通过以上事例,你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千百年来,在清明时节,海内外华人总是要到祖坟上摆放供果,烧纸、焚香,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同时也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前辈的辛劳。 过渡 4、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阅读课本P42,并回忆前面学过的文化的作用) 与时俱进——积极作用 一成不变——消极作用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在封建社会,“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形成了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又被逐渐推广到整个社会。 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爱国主义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思考:你个人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