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差别化纤维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十章 差别化纤维 第一节 基于转基因技术的差别化纤维 一、 转基因纤维的定义 转基因纤维指的是转基因动物或转基因植物的纤维产物,属转基因受体的产出物。 转基因是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各种微生物)的一种或几种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种(如棉株、蚕、羊)上去,实现对物种遗传物质的改造使其能产出有效表达的产物(如纤维素、蛋白质),出现原物种并不具有的性状或产出物,这样的产出物,就是转基因纤维。 五、转基因动植物的纤维产出物 (一)转基因植物的纤维产出物 以有色棉花为例,介绍转基因植物的纤维产物。 有色棉花是将有色彩表达能力的外源基因植入棉株中进行基因整合后生成的产出物,目前有多种颜色(棕、绿、红、黄、紫、灰、橙等),但饱和度很低,均为浅色棉,适用于低档棉织物和对色彩要求不高的内衣织物。 表10—1中给出了有色棉花和普通棉花在长度、强度等重要性能上的异同点,数据表明,有色棉品质基本与白色细棉相当。 1.96~2.21 23~33 细绒棉(白色) 2.49 27.4 新棕色棉 1.96 23.9 狼棕色棉 1.86 23.9 绿色棉 纤维强度(CN/dtex) 纤维长度(mm) 棉纤维品种 表10-1 有色棉与普通棉与长度、强度比较 (二)转基因动物的纤维产物 转基因动物的纤维产物主要来自羊和蚕,羊毛和蚕丝都是十分高级的纤维材料,实现转基因改造应该是非常有前途的,中国在蚕和蚕丝纤维方面组织了以下这几方面的研发工作: 1.测定并建立完整的蚕基因谱。 2.利用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方式,提高蚕的生产性能或建立蚕的新表达系统。 3.通过基因操作,形成有不同氨基酸组成和序列的合成蛋白质产物。 第二节 基于风格仿真技术的差别化纤维 合成纤维是最主要的化学纤维,其可人为操纵的特征,使它有可能成为一种能按感性消费的需要进行风格与功能改良的纤维, 一、纤维光泽感的改良 和涤纶纤维的光泽感相比,蚕丝在光泽感上的风格优势,主要来自以下三项光反射特征: 高反射光量构成的高反射率; 高比例的内部光反射率; 来自部分全反射现象的闪烁(闪光)效应。 四种长丝纤维中,涤纶和锦纶纤维在模拟蚕丝光泽上的差距是:总反射光量比蚕丝低20—30%,同时,能说明内反射能力的真丝化光泽度,蚕丝要比它们分别高出23.3倍和10.9倍。这两项差距同时也表明:高反射光量和高比例内部反射光是蚕丝纤维最重要的光泽特征,正是这两项特征才使蚕丝纤维具有明亮而柔和光泽感。 圆形截面的纤维可以把进入纤维内的光线按正常的分配规律实现穿透与内反射,因为所有入射点的法线都通过截面中心,内反射角与折射角相等(图10-4),而三角形截面因为可能发生部分全反射而不一定能从纤维中穿透,内反射光量的相对增大必然会使纤维获得高反射率。大部分蚕丝纤维接近三角形截面,具备了形成高反射率的有利条件,而三角形截面的部分全反射现象则又同时能使它获得“闪烁”(忽明忽暗)的光泽效果。 涤纶纤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风格仿真: 1.使一部分纤维具有接近三角形的截面或有锐角的非圆形截面。 2.使用长丝纱作为素材,但纤维间应有异线密度,异截面形状的差异,力求符合天然纤维的生长规律。 3.实现细纤化配置,即在长丝纱线密度不变的前提下降低纱中单纤维线密度,增加反射层次。 4.实现异收缩配置,即在同一长度的纱中形成纤维间的长度差异,创造光线更多进入纱内部进行反射的机会。 二、纤维手感的刚柔性改良 用涤纶纤维作素材去模仿真丝绸,另一个最大的难点是刚柔性的差异太大。 蚕丝纤维的比重γs=1.32g/cm3,涤纶纤维的比重γt=1.38g/cm3,根据线密度和直径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得到和蚕丝纤维有等弯曲刚度的涤纶纤维的线密度Ntt应该是蚕丝纤维线密度Nts的0.628倍,即: Ntt=0.628Nts 如果蚕丝纤维脱胶后的线密度Nts=1.6dtex,那等弯曲刚度的涤纶纤维的线密度Ntt即应在1.0dtex左右。 这种以减小纤维线密度以谋取手感改良的技术方法,称为风格仿真的细纤化技术。 三、纤维集合体的松软性改良 蚕丝纤维成形后是按∞字形排布叠加在蚕黄上的,当从蚕茧上把它退解(解舒)下来集束成纱时,是每解开一个∞字形排布便形成一个捻回,但由于集束时丝胶的粘接,在缫丝形成的生丝上,纤维上的这个捻度和扭矩是表现不出来的,然而在织成织物并脱去丝胶以后,这部份锁藏的加捻变形便会以纤维卷曲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就造成在同一长度的长丝纱中,各纤维间的长度有差异,最大的长度差异率可以达到8%~10%,过量的纤维长度与捻∞字形回的作用,使纱中的纤维呈微卷曲状。就是这样一个微卷曲的结构,使蚕丝长丝纱织成的真丝绸具有极为松软的手感和良好的可压缩性,同时也增加了长丝纱形成内反射的机会。 涤纶长丝纱要获得这种纤维间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