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学校思考与行动 上海外国语大学闵行外国语中学 吴金瑜 1、我国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几个特征 由过去只考虑结果到结果与过程兼顾 由统一性到选择性、多元性 由以分数为唯一依据到综合分数与特长兼顾 由一考到多考 一、新高考改革de特征yu我们的思考和行动 三考:水平考、等级考、高考 多次考:高一--------高三 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 文理科不分科 1)、我们对课程的发展的反思 泰勒:课程即经验 杜威:课程即活动 派纳:课程是需要理解与建构的符号读本 夸美纽斯:课程即教材 美国杰斐逊理科高中课程:学科的整合与分科相结合 2、 我们对课程改革的思考与行动 “课程开发,生于1918年,卒于1969年!”这是美国当代课程论巨匠威廉F.派纳(william F.Pinnar)的名言。 课程开发与理解范式 泰勒(Ralph Tyler)的课程开发模式(科学主义课程模式) a、学校应当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目标) b、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设计) c、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范围与序列) d、我们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达到?(评价) 泰勒原理四步曲: 制定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结果 派纳的理解课程范式: 课程是需要重新解释的“符号读本” 2)、未来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考 课程思想的变化: “精英主义教育” “大众主义教育” 导致课程的理解多元开放 一人一张课程表(走班)成为现实 课程范式 “科学中心主义课程 ” “社会建构中心课程” 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课程真空。 走班成为常态 师生成为课程 教师与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一人一张课程表出现。 教学范式 “灌输中心教学” “对话中心教学” 未来我们的教学范式一定是东西方教育方式的融合 高结构教学设计,低结构教学现实。 1、师生关系比较紧张 2、学生自信心严重不足 3、问题解决能力差 4、男生问题 引言:一个来自美国老师的故事 1、一份来自教育部质量检测与对我校的调查报告 二、了解当前我们高中学生特点与教学特征 2、我们交大二附中学生的调查结果 你最喜欢哪类老师上课( ) A.知识渊博 B.有亲和力 C.幽默风趣 D.讲演吸引人 E.品德高尚 F.放任你的老师 G.严格的老师 H.年轻的老师 I.漂亮(帅气)的老师 你最喜欢的课的类型( 162份 ) A.老师讲你听 B.师生对话教学 C.老师引导你自己主动学习 D.老师放手让你自学 有一个人你愿意听他话,因为( 162份 ) A.他是成功人士 B.因为他曾对你有过帮助 C.因为他总是让你对未来充满希望 D因为他爱你 E.因为你爱他 问题? 新课改前的常态课堂教学方式与今天的教学课堂方式学除了教技术有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我们当年大学毕业工作时的第一节课、第一周课、第一个月的常态的教学方法源自哪里? 3、从几个问题来看我国课堂教学的现状 教育文化的力量! 教育文化的主要内涵是:教育的价值观及其外在表现的行为方式习惯 西方的教育文化的特征:师生关系:平等民主;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对话 中国的教育文化的特征:师生关系:师道尊严; 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教授 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故教育方式的改变是缓慢与漫长的! 西方的先进的教育策略方法能否直接引进入我们的校园?如圆桌教学。 为什么? 翻转课堂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对现代学生现代素养的提升是有巨大帮助的。 而且,今天的教育技术(E+)也提供了可能。 课堂需要翻转! “慕课”(MOOCs)(缺少针对性与人际对话) 微课程(microlecture)(课后、课前、课中) 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 三、课堂需要翻转吗(E+时代教育)? 1、问题讨论: 如何让学生学会1+1=2 ? 地球表面71%为海水所覆盖。怎么教学? 但翻转不是课堂的全部!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理科高中,美国老师为什么让小朋友反复“玩”这根弹簧? 2、对知识的再认识 教育的价值的变化:由工业化社会的知识中心走向今天的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本。 但是,人的发展是以知识的学习与发展为载体的!教育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舞台的。 著名的墨家著作《墨辩》:人类的知识分为“阅、说、亲”。具体来说:一是直接来自前辈的知识(闻);二是来自学伴之间的辩论与自己的推理反思(说);三是自己亲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效快乐英语课堂组织.doc
- 21谐振回路..ppt
- 21量子光学习题思考题..doc
- 21陈涉世家问题及答案..ppt
- 21队2011年三基检查汇报..ppt
- 高年级信息技术-_计算机基础知识.ppt
- 高会娟.ppt(践行师德规范做一名智慧型老师).ppt
- 高效课堂的现实成果与再推进途径(岔路河中心校李红).doc
- 21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二十一电离平衡的有关概念..ppt
- 21钢屋盖..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