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钱塘湖春行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钱塘湖春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 美读诗歌,想象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这也是教学重点); ② 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并运用此方法自学一首诗歌(这也是教学难点); ③ 背诵诗歌。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联想法,合作探究法,学以致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自觉走进诗歌的殿堂,进而培养其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准备] 1、学生收集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资料; 2、学生试读古诗,完成相关学案。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歌曲视频《人间西湖》(谭晶),渲染气氛。 情境导入 同学们,古代诗歌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子孙。在这个诗的王国里,诗人们的喜怒哀乐、憧憬希望、理想追求、爱国思乡等等复杂的情感浸润着我们民族的灵魂,似乎让我们触摸到一个民族鲜活的血脉,代代相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钱塘湖春行》。(屏显1:课题和作者。) 二、文学常识(见学案) 屏显2: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为唐代三大诗人。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同时,他还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现存诗歌近3000首。 师明确:大家小学时学过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池上》《忆江南》《暮江吟》等。 屏显3:因杭州古名钱塘,故称湖为钱塘湖。又因湖在杭州城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西湖”一名,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可见白居易与西湖渊源颇深。 师明确:描写西湖的其他古诗有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林升的《题临安邸》等。 三、朗读训练 1、师谈话激趣:天上明珠,人间西湖。下面就让我们自由诵读这首《钱塘湖春行》,去感受西湖春天那如诗如画、天下独绝的动人景色。 2、生自由朗读。 3、师生共同完成学案“朗读要点”部分。(见学案) 屏显4: 朗读要点: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 4、师示范朗读。 5、男女分读、全班齐读。 四、理解内容 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歌大意,师随堂答疑。 五、想象画面 1、师谈话激趣:读一首诗,最好是能把诗所描绘的景象像放电影镜头一样地在自己眼前展现出来,所谓“诗中有画”。我们也应尝试借助自己的智慧,用文字把诗中的画面再现出来。 2、师示例: 屏显5: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不知是哪儿传来清脆婉转的叫声,原来是早春的黄莺已来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飞向那向阳的树枝,生怕落后,好不热闹。再看那边,也不知是谁家的春燕在湖边飞来飞去,正忙着啄泥筑巢。它们时而工作,时而在枝头玩闹,时而斜飞过水面,翅尖划动湖水,激起一道道涟漪,真是一幅灵动的画面! 3、请生以优美的文字来描摹颈联所描写的画面,写在学案相应位置上,时间为五分钟。 4、生写作。 5、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6、全班交流。 六、欣赏诗歌 完成学案上的以下问题:(屏显6) 1、全诗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展开描写?(“春”——诗眼) 2、围绕此字,诗中勾画了哪些景物?(水、云、莺、燕、花、草等)3、诗中的景物本是一些零散的片断,诗人如何把它们组合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请你从题目中找出一个字做解答。 (诗人落足于一个“行”字上。从全湖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用“游踪”的方法组织画面,结构严谨,衔接自然。) 4、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喜悦。朗读体会。) 5、品析文字 ①师谈话激趣:读《钱塘湖春行》,我们仿佛随诗人经历了一次远游,如果我们要对诗意有更精深的把握的话,就要对文字做一点品析。 ②师示例: 品析“几处”和“谁家”。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这表明不仅是春天,而且还是初春季节。诗中还有哪些词语也透露出这一点? ③生照样选择一个词语细细品味。 ④全班交流,写在学案上。(初春:几处,谁家,水面初平,早莺,新燕,浅草等。) ⑤师小结:老师希望大家今后读诗的时候,能够沉浸在这些文字当中,去体会字眼的温度,这样我们就能培养出一颗美好的诗心。 七、归纳方法 通过本诗的学习,请归纳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抓诗眼;2、寻景物;3、悟诗情;4、品文字。(板书并写在学案上) 八、学以致用 屏显7:《天净沙·秋思》一诗。 1、运用刚才归纳的方法自学《天净沙·秋思》,完成学案。 2、全班交流。 九、总结写法 屏显8:《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找出这两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板书:情景交融。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抒发的是对西湖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所以莺、燕、花、草这些景物无不显得可爱。而《天净沙·秋思》则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乡愁,诗中的每一个景物都深深烙上悲哀的印

文档评论(0)

bm5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