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朝地方政府组织系统 ——郡县制 皇帝 郡尉 郡守 县尉 县令 县丞 有秩 三老 啬夫 游徼 亭长 里正 郡 县 乡 亭 里 监御史 A.在分封制瓦解基础上,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 B.战国时,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 C.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 D.秦以后各朝沿用。 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A.地方行政制度的划时代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B.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1)形成与演变 (3)影响 (2)特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 标准 血缘关系 地域 传承 制度 世袭 皇帝任免 与 中央 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 作用 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也容易出现割据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相同点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分封制体现了贵族政治,郡县制体现了官僚政治。 避免分裂只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理由之一,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就是郡县制与皇帝制度最相适应。秦始皇要实行的是皇帝一人的独裁统治,如果实行了封建制(注:分封制),皇帝的权力就会受到封君(注:即卿大夫之辈)的制约并会因此削弱,而郡县制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皇帝一人的绝对权力——天下只有一个政权、一个天子,所以皇帝可以最大限度地实行独裁统治。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批阅奏章,“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皇帝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诸卿 (牵制) (统率) (统率) 直接控制 三公九卿制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 副丞相 律令图籍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军务 (虚有其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符高三.一四厘米,长八.九厘米,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是关于符节制度的重要实物。 * 此段话包含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世袭制度 取消谥法。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但秦始皇认为,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象话,更没意义。他宣布废除谥法,不准后代臣子评价自己。 天子自称为“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 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 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 以上这些规定,目的在于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与众不同,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借助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万代地在其子孙后代中传续下去 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 (西周) 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 诸侯割据混战 (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 秦的统一 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 封建经济的发展 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他用武力统一了中国。中国人口实际上并不比欧洲多很多,两者的差别在于欧洲总是分裂成许多小国,而中国则是一个统一的大国,使西方人对庞大的中国一直怀有恐惧心理。”?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迈克尔·哈特(美)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六王毕,四海一 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强大,通过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最终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夏曾佑 1、政治基础: 争霸战争、民族融合使区域联系加强,为大一统奠定政治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内政改革,政治经济等制度建设上的趋同,为秦的大一统提供了条件。 2、经济基础:商鞅变法为秦的强盛奠定坚实基础; 3、思想基础:法家思想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理论基础; 4、主观条件:秦始皇雄才大略;广纳人才;远交近攻; 5、人心所向:人民渴望统一,大势所趋; 秦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6、统一的地理基础。 一 、“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 1、过程 (1)东灭六国,建秦朝 (2)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 (3)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 (4)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 秦王如何统一六国? 一、“六王毕,四海一” 秦直道: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梁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700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