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数字媒介下诗与歌的双生现象.docVIP

浅谈当今数字媒介下诗与歌的双生现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当今数字媒介下诗与歌的双生现象   摘 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数字媒介如同一股强大洪流近年来席卷着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学与音乐当然也不能避免。因此,站在这样一个角度并联系时下的数字媒介高速发展这样的时代背景,研究中国新诗的音乐化与当今歌词的诗化就可以称得上一个前沿问题了,这对于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学科交叉,促进文学与音乐的发展都将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   关键词:数字媒介 新诗 音乐 互动   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媒体会改变一切”。不错,近年来数字媒介或者说电子媒介的出现就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媒介所构筑的媒体王国突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使得整个世界都被罩入媒体的大网中。文学与艺术也在向数字化载体延伸,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媒体容量和共享的信息资源。这一切都推动着文学与音乐的改变!尤其是“诗歌”,这样一种有人认为即将衰亡的文体。   其实诗歌原本就是诗乐一体的,无论是“文学起源于劳动”还是“文学起源于巫术”都论证了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诗与歌并列称作诗歌。诗的易于吟唱一直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就了乐的高雅与深邃,二者的良性互动促成了我国古典文学上的高峰。然而慢慢地诗乐分离,诗歌越来越走向晦涩难懂或是文字游戏,而音乐也因为没有诗歌做背景而一度走向庸俗与滥情。在数字媒介高速发展的时代,研究中国新诗的音乐化与当今歌词的诗化可以称得上一个前沿问题了,这对于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学科交叉,促进文学与音乐的发展都将是大有裨益的事情。   一、当代歌词的诗化   流行音乐是伴随商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以娱乐消遣为主的一种音乐。它借助的就是数字媒介,从磁带,CD,MP3到今天的互联网和手机听歌,发展非常迅速。而伴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其歌词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尤其是学术界也开始在近年来展开了对歌词的研究。   那么,当代歌词的诗化,或者说歌词对诗歌都借鉴了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主要有:   (一)精炼考究的语言   当代歌词有很多都在追求一种诗意效果,因而在语言的运用上就显得精炼而考究。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或者追求形式上的整饬,在回环往复中都很有诗的效果。如陈思成演唱的《尘缘》,其歌词有一段是“愿意忘记过去才能留住时间,莫让回忆悄然斑驳如花容颜……望长安,是前世的情缘;忆江南,是今生的纠缠……不愿如风如露如朝雾,只求如烟花般绚烂”这段就很有诗的感觉,其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多种手法,营造了一种俗世尘缘无可奈何却又不悔当初的美感。这类歌曲其实非常多,如红极一时的《青花瓷》等。还有的歌本身就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如《白桦林》,“白桦林”象征着没有墓碑的爱情与生命,充满了诗意。   (二)意象的描写与意境的追求   意象是诗歌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当代歌词有很多也重视意象的描写,比如《菊花台》这首歌的歌词,就一直围绕着“菊花”的意象进行描写,“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不仅重视意象还注意了押韵。意象是基础,而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菊花台》的歌词就是通过菊花的意象描写,营造了一种花凋零人心伤的氛围,全曲都弥漫着一种忧伤。   (三)歌词文本自身的文学性   当今不少歌曲直接取材于文学,歌词本身就是诗歌或者歌词就围绕文学展开。歌词本身就是诗歌的有《偶然》《教我如何不想她》等,这些歌曲本身就是新诗中的代表作。而歌词围绕文学展开的杰出代表当推黄磊的音乐大碟《等等等等》,专辑以二、三十年代的文学为起点,精选了十篇当代经典作品,作为歌曲的发想源头;用音乐的形式,来重新诠释这些文学作品。这可以说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尝试,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并通过数字媒体来传播给广大受众,让可能原本没那么喜欢文学的人都能享受其中。   歌词的诗化是歌词创作的前沿,无论“中国风”也好,还是文学音乐大碟之类的形式,都是在数字媒介基础上将歌词与诗歌联系起来,使得歌词更有内涵与意蕴。曲子再好,如果没有好词来配,总是遗憾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新诗就不仅不会衰亡,相反,她将承载音乐的翅膀,在数字媒介的天空下飞的更高更远。   二、新诗的音乐化   1917年文学革命后自由诗也应运而生,在自由诗的发展中对于“音乐性”的追求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胡适在1919 年《谈新诗》中提出新诗应该讲究自然的音节,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音乐性,但是明显还是在眷恋着诗歌的流畅音乐美。后来康白情、宗白华等人开始提出音乐性的追求,到了新月派的闻一多更是直截了当提出“音乐美”的诗歌主张。新月派诗歌有不少在后来的今天都被谱了曲,广为流传,如徐志摩的《偶然》《七子之歌》等。到了现代派则更注重诗歌内在情绪的音乐化流动,如戴望舒的《雨巷》,在句中用韵,“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