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释四川中江县方言“呱”
摘 要:历史上的大迁徙给四川地区带来了巨大影响,四川方言收到湖广语的影响很大。位于四川省中部的中江地区有着极具辨识度的方言,其中“呱”是最明显的标志之一,本文就该字的用法进行探讨并简述其源流,展示历史在方言里的痕迹。
关键词:中江话,语助词,呱
Abstract:Migration impact a lot on Sichuan province in history.The dialect of Sichuan changed a lot by the dialect from Huguang area。Zhongjiang is a mountainous country town located in middle Sichuan which has a distinguishing localism.The auxiliary word“gua”is one of the symbols of its dialect.In this paper,we discussed the usage of this word and talked about its origin,showing the trace of time in our language.
Key word: zhongjiang dialect,gua,auxiliary word
中江县位于四川省中部多山地区,地势较为交通较为落后,当地语言受官话冲击较少,大量保留了古音,以喉音为突出。而老一辈中江人几乎没有走出过家乡,各村各乡甚至县城南北部发音都有区别,外地人听中江话有很明显的乡音,其中位于动词之后的“呱”(gua55)字最具典型性。笔者问询了一户来自中江县太平乡的老农民,记录了该字的使用情况。
一、“呱”与“过”
1、“呱”用于动词后表示完成、结束,与普通话里动态助词“过”意义相似,如“吃呱饭”就是吃过了,“去呱了”就是去过了。那二字会不会有什么渊源呢?或者中江话的“呱”会不会就是“过”的方言俗字呢?
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里,把助词“过”分为三个用法:a、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毕;b、用在动词后,表示过去曾经有这样的事情;c、形容词带“过”,一般需要说明时间。有同现在相比较的意思1。孔令达先生在《从语言单位的同一性看汉语助词“过”的分合》认为《八百词》里的第三种“过”也是表示过去曾经有遮掩个的事情,“句子所具有的比较意思是由形容词带来的,过去时间词语和‘过’只不过对比较的具体内容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2,于是他把“过”分为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毕的“过1”,和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有这个事情的“过2”。根据这样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呱”与“过1”有着密切的的联系。
我们先看一下“过1”的用法:
a、“V+过1+宾语”:如“吃过饭他就去刷牙”;
b、“V+过1+了”:如“已经检查过了”;
“过1”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完毕。这种“动+过”也是一种动结式,但不同于一般动结式,中间不能插入“得、不”,也没有否定的说法,后面可以带语气助词“了”。
在中江话里面“呱”也有同样的用法。“V+呱+宾语”如:
a、我买呱三张票;
“V+呱+了”最为常见,如:
b、“我把米卖呱了(啦)”
同样,这里不能加入“得、不”也没有否定式,不说:
a*、“我不买呱三张票”
b*、“我不把米卖呱了”
这样的否定句是对“曾经有的事情”进行否定,而非对动作本身进行否定,因为动作根本没有发生过,从普通话的角度来看这里应该用“过2”。而有趣的是,他们告诉我,中江话里需表示“动作完毕”的时候不说“过”字,而在否定句中,不用“呱”要用“过2”,不难判断,中江话里没有完成态的动态助词“过1”,在该方言中“过1”均为“呱gua”,“过2”为“guo”。
考察“过1”、“过2”分化的年代,“过1”产生于唐代,“过2”产生于宋代,宋代“过”在《广韵》中为见母字,古卧切,与现代读音相同,“gua”与“guo”读音相似,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呱gua”就是“过”的古音呢?当我正想大胆这样推论的时候,又从他们口中听到“呱”的另一种用法。
二、“呱”与“了”
“呱”它只能代替“过”的一部分既“过1”。“过2”的产生时期晚于“过1”,那我们可不可以判断“呱”是在“过1”“过2”分化的时候方言区保留的原始“过1”呢?在中江方言里“呱”还存在另一种用法,如:
a、“把饭吃呱,不准剩。”
b、“把作业写呱,才准吃饭。”
“呱”在这样的祈使句中,不能用“过1”来解释,更近似于现代汉语了的“了”,“呱”就是“了”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