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立体交叉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docVIP

中学语文教学中“立体交叉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语文教学中“立体交叉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摘要:“立体化”思想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以“立体式”方法来反映它,于是便产生了“立体交叉式教学法”。经过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本人对这一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发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立体交叉式教学法”可以很好的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立体交叉式”教学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17-03   从宏观上讲,“立体化”思想要求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横向联系的加强、各学科知识的渗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等;从微观上说,“立体化”思想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以“立体式”方法来反映它,于是便产生了“立体交叉式教学法”,简称“立交法”。经过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并实践了“立体交叉式教学法”。   一、多角度立体交叉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导入新课,就为讲授新课开拓了天地。导入新课的方式切忌单一,要灵活多样地、多角度地导入,求新颖、有吸引力。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个青年教师首先板书“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后说:“治病之药一定要苦口吗?”接着让三名学生做课前一分钟的讲演,根据学生的不同观点,作简要评析,引出课题,确定了中心。再如讲《内蒙访古》,我先朗诵自己写的一首诗:“大漠长城即史册,秋风铁马共嘶呜,和亲胡汉遗情远,万古昭君落雁名。”再由学生吟诵北朝诗人斛律金的《敕勒歌》,从而引出正文,烘托了气氛。此外,从复习旧知导入、从有意造成悬念导入、从展开对比导入、从激发感情导入、从启发联想导入、从出示挂图导入,等等。这样,采用“立体交叉式”的教学导入方法就取得了良好的开始。   二、多样性立体交叉地解析课题   文章的题目往往体现了内容的主旨,有的意味深长,寓意深刻,它无疑是一把开启文章之门的钥匙。此外,还有其他作用。因此有效地解题是很有必要的。同样,解题的方法也需要灵活多样,而且要独到别致。如讲《后序》,或讲标题揭示的中心,从“指南”上敲响;或讲标题所示的文体,将“序”、“跋”和这里的“后序”进行比较讲解。再如讲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结合文章的首尾两段文字,着重点出“忘却”和“纪念”这两个关键词语之间对立的关系,并由此明确“忘却”的内容。而讲鲁迅的《之学和出汗》,则要学生明白“文学”和“出汗”之间的关系,讲析“出汗”的深刻寓意。讲《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只要让学生知道文章的题目体现了内容的主旨就行了。此外可以讲时代背景、讲标题揭示的问题、讲标题的象征意义、讲标题的修辞手段,等等。   三、多元化立体交叉地开讲新课   讲课初,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在本课需要解决的要点的限定下,巧妙地寻找一个合适的突破口,从此切入,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其研讨的兴趣,这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内容、体裁、风格、特色等的各异,对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引读方法。讲说明文,多采用特性列举法和图表示意法。如讲《南州六月荔枝丹》,结合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让学生列举出荔枝的特色,很快把握文章的中心。又如讲《杨树》,先将图表板书,让学生读后,将杨树的五类名称、各自的形态、特性、适用范围以及在林业生产上的特点填入表内,这样,文章的内容便一目了然了,收到以简驭繁、以少总多的效果。讲议论文,则根据其结构特点,灵活运用有关方法,如举纲张目法、顺藤摸瓜法、综合摄取法、抽死剥茧法、譬如模仿法、质问解疑法等。比如同样是史论,讲《六国论》宜用举纲张目法,因其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都在文章开头提出,下边则从“赂秦”和“不赂秦”两方面分别论述;讲《过秦论》则用顺藤摸瓜法,因其中心论点是在历数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的。前者是开门见山,后者是卒章显志。讲散文,或用文眼识灵法、或用各个击破法、或用举纲张目法,等等。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抓住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这个“文眼”窥其“文心”,由此及彼,曲径通幽。讲茅盾的《风景淡》,就要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分析,对六个风景画予以各个击破;讲冰心的《樱花赞》,就逐一讲析樱花的特点:多、奇、美,早。讲小说,则常用顺藤摸瓜法、中间突破法、逆推溯源法,就是根据不同的情节结构,选择不同的进“刀”口,好比庖丁那样,达到成功解牛的目的。如讲鲁迅的《药》,就依照“买药”、“吃药”、“谈药”和“上坟”的情节脉络分析;如讲鲁迅的《祝福》,则先看中间,即祥林嫂经历的开端,再讲首尾,然后回过头来让学生体会开头的艺术性。讲诗歌,常用表情朗读法、问答质疑法、诗眼识灵法,等等。如讲李瑛的《一月的哀思》,就以表情朗读为主;讲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则用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