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共焦测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1.2共焦测量实验张钦 学 号作者:王唯一组别:B13【实验原理图】【实验内容及步骤】1.测量样品离焦量与光斑直径关系曲线(即定标)(1)打开电脑,双击桌面上的“csylaser”图标,即打开与实验配套的测量软件,实验类别选择“D-共焦计量测试”。(2)打开实验仪电源,把激光器后面的电源开关拨到III档使之起辉,待出射光稳定,重新拨回I档。(3)按照光路图调节光路。调节反射镜8的高低、俯仰角度和准直透镜9的高度,使光束垂直通过准直透镜9的中心;调节分光棱镜10使光束通过10的中心并垂直于与光束相对的外表面;将分光镜的反射面相对于图2中位置旋转90°,放一张白纸在分光镜后,在较长距离内前后移动白纸,若打在纸上的光般大小不变,说明反射镜8处在准直透镜9的焦面上,即透过9的光已是准直的平行光。为了得到更精确的且高度适中的平行光,还得调节扩束透镜6,调节成像透镜11,使由分光棱镜反射的光垂直入射透镜中心;调节小孔光阑和CCD的高度,使光束从小孔中间通过正入射CCD中心。这时计算机上将显示一个圆散斑,调节衰减器2,使圆散斑不至于太亮也不要太暗。调节CCD的前后位置,使之处于成像透镜11的焦面上。调节过程中可用白纸放在CCD前观察光斑大小(焦面处光斑最小),同时观察计算机上显示的散斑大小及光斑半径的数据,当光斑半径最小时,CCD即处在成像透镜的焦面上。使小孔光阑尽量靠近CCD。将分光棱镜拨回图2所示的位置,使反射光经过物镜14;把平面反射镜装到试件架上,反射镜两边与试件架接触处垫两张纸片,以防固定时拧得过紧损坏平面镜。转动微动平移台的纵向调节螺杆,调节反射镜的前后距离,使之处于物镜14的焦面上。调节时,观察计算机显示的散斑大小,当反射镜处于物镜14的焦面上时,显示的光斑半径最小且光斑最亮。这是因为当平面镜偏离焦点位置时,平面镜反射的光经过物镜后就不是平行光了,也就不能成像于透镜11的焦面位置(即CCD所在处)了,因而不能形成共焦成像。【实验过程记录】8:00-9:05 老师收实验报告,并提问实验原理及其讲解;做好实验前准备。9:05-9:30 打开激光电源,观察光路线;放上平面镜,前后移动试样载体,使得在电脑上形成的斑点最小;在前后移动,且每次移动0.04mm,测10组数据。9:30-10:00 将平面镜拿下,换上铝片,前后移动适合距离;左右移动试样载体,每次移动0.5mm,同样测10组数据【实验具体步骤及数据记录与处理】定标:测量光斑直径与离焦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调整好光路后,将CCD固定于某一位置,使其接收孔正对透过小孔光阑之后的光斑,;缓慢改变平面镜的轴向位置,是屏幕上显示的光斑半径最小,此时,点光源、平面镜和CCD处于彼此的共轭位置上,CCD接收的光强为最大值;沿某一方向(顺/逆时针)转动控制平面镜轴向位置的螺旋测微器手柄,改变平面镜的轴向位置,记录此时的读数及所对应的屏幕光斑半径;重复上一步骤十次,得到光斑半径与平面镜位置读数之间的关系,数据如表1所示:表1 光斑半径与平面镜位置表1位置z(mm)像素 12345平均值11.33619.2419.2719.3119.4219.3919.32611.34521.0821.1620.9221.0921.0421.05811.35521.8721.3721.6321.1621.1721.4411.36523.9323.9123.823.8623.8823.87611.37526.8726.9926.9526.9526.9526.94211.38530.4830.4630.5330.2430.2730.39611.40537.2737.1437.1337.0937.1237.1511.42544.3244.2444.3344.2644.2944.28811.44551.1451.1251.1151.2451.2451.1711.46559.2459.7259.659.759.7159.59411.47563.6763.6763.7563.4763.6563.64211.48567.9168.0567.7567.6367.7567.81811.49570.7170.9670.8370.8671.170.89211.50572.6472.1771.2771.0871.5471.7411.51572.6171.6572.272.4871.8172.1511.52571.9571.2671.6771.7471.3671.59611.53571.6571.9371.0971.8472.2271.746计算各个位置读数对应的离焦量,离焦量等于位置读数与第一个位置读数的差值的绝对值,得到光斑半径与平面镜离焦量的关系如表2所示:表2 光斑半径与平面镜离焦量次数光斑半径平均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