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泾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8年,泾县就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1938至1941年,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驻扎泾县云岭,周恩来、陈毅、叶挺、项英、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铁军驰骋大江南北,抗日救国。泾县茂林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七千余名新四军将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长眠在东流山下。泾县厚岸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家王稼祥同志的诞生地。多年来,泾县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子女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2001年被确定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七十年代以来,邓小平、杨尚昆、乔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泾县,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泾县视察,参观了泾县宣纸厂和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并欣然题词题字,勉励泾县人民要大力发扬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精神,“进一步努力将老区发展好”。 泾县[1]以水得名。境内青弋江古称“泾水”,故名泾县。   县境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0°21′至30°50′,东经117°57′至118°41′之间,东邻宣州市、宁国县;南界旌德县、黄山市;西接青阳县;北依南陵县。总面积2054.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7%。县城距省会合肥市公路里程233公里;距黄山市115公里。古志称:县境介长山大谷间,当吴越之交会,为歙池之襟喉。 古代泾县境域较广。汉代,析县境西部部分地域置陵阳县。唐代,先后从泾县析出建县的有太平(今黄山市)、石埭、青阳等县。新中国建立后,于1956年将茂林区樵山乡划属太平县。1982年复将铜山乡麻川山场4.3平方公里地域划归太平县。历经朝代更迭,政区分合,遂成现状。 第二节 气象 一、气候   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根据气象指标分类,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有春来迟,秋来早的特点。年平均温度15.6℃,气温年极端最高值为40.7℃。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低气温-14.7℃,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2.8℃。无霜期一般为239~24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14日,终霜日为3月19日,霜期126天,最早初霜可能出现在10月下旬(如1958年10月23日出现了初霜);终霜也可能出现在4月上旬(如1969年4月5日)。无霜期的长短,各年也不一,有的年份达270天(如1972年),有的年份只有217天(如1966年和1978年)。   积温:   ≥10℃年积温平畈地区为4950度。各年悬殊较大,最多达5351.7度(1961年),最少为4684.9度(1970年)。从1977年开始,本县积温有下降的趋势。   泾县气温有垂直变化与地区差异,历来有“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以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特征。   泾县不同海拔高度≥10℃积温表 寒潮:   泾县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关系,历来在春、冬、秋三季均有北方强冷空气南下,而多次出现寒潮。建国前和建国初期无记载资料,仅据1957~1985年的资料得出:本县寒潮的年、月、旬分布如下:   1957~1985年29年间,共出现寒潮145次,平均每年有5次。1965、1966两年未出现寒潮。1976、1977、1983、1984年4个年度寒潮也少。29年中强寒潮共有16次,平均每2年有一次,寒潮的出现,连续降温7~15度,最低气温为<-8℃(冬季)或<-0℃(春秋)。寒潮多般在11月中旬到翌年4月上旬出现,并以1月为最多。29年国家有4次,其它各月共出现2~3次。最早出现寒潮日为10月21日(1981年)。平均结束期在2月下旬,最迟在4月11日,寒潮出现时气温下降最低为-14.5℃。   寒潮的出现不仅引起大幅度降温,还会引起大风和降水,甚至出现雷电。寒潮降水,1972年1月30日到2月7日降水竟达51.1毫米。寒潮间由于急剧降温对早稻播种影响较大。   降水、蒸发: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因受地貌影响,各地降水分布不均。一般是山区多于平畈和丘陵区,南部多于北部。汀溪、爱民、陈村多在1600毫米左右,青弋江两岸1500毫米左右。榔桥和童疃年降雨量只有1400毫米左右。1970年最多为1334毫米,大旱的1978年,只有970.5毫米。   一年中降水分布不均,降水多集中于5~8月汛期。6~8月占年降水量37%,3~5月次之,冬季最少,只占12%。在6~8月3个月中又以6月为最多,历年平均达216.8毫米,最多达361.1毫米(1975年)。7、8月因受台风影响,各年变化较大。如1965年8月份雨量达565.1毫米。1967年最少,只有2.7毫米。   全县各地降水特点也不尽相同。云岭乡年降水量达1500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