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天一树仰古今 更着东风与日新.doc
参天一树仰古今 更着东风与日新
美丽的东海之滨江苏太仓,有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溪。千年古镇沙溪历来重视教育,讲求诗礼传家,书香传家。自宋代至清乾隆初年,沙溪仅进士就出了三十余人,举人、秀才更是不计其数;近现代沙溪也是名人辈出。
在镇西首坐落着百年名校――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简称省沙高)。学校南枕戚浦河,东临明清街。校园内有一棵走过500年风雨历程的古银杏,饱经风霜,却依然翠盖葱茏,见证了省沙高的发展历程。
沙溪高中的教育渊源可追溯到7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根据宋代文士阎复《杨氏义庄义田记》、清代曹炜《沙头里志》等相关史料记载,南宋时期沙溪人杨伯麟在故乡沙头里“垦田若干,筑室二十楹,敦请耆儒以主师席”,兴办义学,使那些家境贫寒的族人,得以读书求学。杨氏义学就办在当年的南道院(延禧万寿观)旧址,即今沙溪高级中学校址所在地。杨氏义学旧址原有一座石碑,在清代已遭毁弃。如今,在古银杏树旁新修了体现学校历史文化的“宋代杨氏义学旧址”和“元代延禧万寿观旧址”石碑。让我们打开这段尘封了700多年的历史记忆,在古银杏的生命年轮里找寻省沙高“勤谨信进”的文化血脉。
一、三首校歌,彰显教育宏志
沙溪新式学校发轫于1904年,设址沙溪河南街毓秀堂,即沙溪小学堂。教育界先辈刘师竹先生为了解决沙溪附近乡镇青年学生就学困难,多次呼吁当局,增设沙溪高等小学堂,几经周折,始得批准。1914年,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堂创办,稍后,两校合并,刘师竹先生任校长。
草创之初的校歌写道:“巍峨校舍树团溪,延禧院开辟文明地。参天古树绿云稀,空气新鲜风景丽。读书之乐乐无已,一堂锵锵又济济,你看那二十年来青松翠柏,吾校人才常崛起。”歌词中的“团溪”即沙溪别名,延禧万寿观(南道院)废址,即现沙溪高中所在地。根据歌词内容可以推测出这首校歌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有志青年纷纷出洋深造,学成回国实现“科学救国”之理想。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深深影响着一批批学子。在办学之初的毕业生中有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等一批学界精英。所谓“吾校人才常崛起”,信非妄言。
1926年,在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堂原址,创办了太仓县立初级中学乙部,当时的校长是后任上海交通大学教务长的胡粹士先生。中国新舞蹈创始人吴晓邦先生于建校次年在该校任教,并创建“书报流通室”,宣传革命理想。
在民族危亡时期,奋发有为的有志人士站出来担当起引领救国潮流的先驱。据记载,抗战前体育导师单鹏飞发起组织童子军,后成立中国童子军第四五团,先后由单鹏飞、王绍基任童子军教练员。1937年,日帝在沪发动“八一三”事变,同年11月,太仓沦陷,学校横遭破坏,人们纷纷逃难,学校一度停课。1938年4月,经多方努力,学校复课。在日军占领期间,侵略者和汪伪进行奴化教育,五年级起强行开设日语课,派日本人授课。当时汪伪教材中充斥着“大东亚共荣圈”之类的奴化教育货色,但遭到师生不同程度的抵制。
1946年至1949年间,校内流行的校歌是该校教师顾正言先生作词作曲的。歌词是:“北院钟声,天泉月色,团溪一水清寒,学府宏开,四围境地幽闲。担簦来校多英俊,还想其四育纯全,昔者有玉漏声催,猛著先鞭。国家作育人才兮,愿共同体验,切戒贪安,世界更新,还将科学钻研。担簦来校多英俊,还想其四育纯全,昔者有玉漏声催,猛著先鞭。”学校的“勤谨信进”四字校训在这首校歌中被称为“四育”。“昔者有玉漏声催,猛著先鞭”,于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原《解放军报》总编吴之非先生、原云南省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王珏、太阳能专家龚堡、计算机专家姚兆炜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校友。
新中国成立以后,沙溪高级中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89年重新创作校歌。这首传唱至今的校歌由该校教师罗伟民作词、顾礼俭作曲。歌词是:“朝霞辉映着参天的银杏,青春散发出芳馨。操场上活跃着虎虎的身影,教室里琅琅书声。啊,沙中,美丽的校园!啊,沙中,勤奋的学生!啊,沙中,勤奋的学生!理想点燃起智慧的明灯,老师指引着人生。肩负全县父老兄弟的重托,勇敢向高峰攀登。啊,沙中,育人的摇篮!啊,沙中,辛勤的园丁!啊,沙中,辛勤的园丁!”
三首校歌记录了百年银杏的风雨砥砺,诠释了沙溪高中“勤谨信进”的校训。
二、风雨沧桑,熔铸奋斗精神
回眸百年沙高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了一所农村学校的艰辛之路,更领略到了一种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精神。
1914年2月,刘师竹先生在南道院废址,因陋就简,建教室一排六间,置办校具,设一个班,学生48人,专职教师仅吴雨苍1人,其余均由当时沙溪初等小学教师兼任。其时封建遗毒仍然根深蒂固,男女不同校,刘校长乃就商于当地士绅龚彬士先生,利用其族中余屋,另设女子高小一班,实名为淑德女校,聘外地女教师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