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狼山

狼山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  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南通市因而也得了“紫琅”这个雅致的别称。狼山原在长江之中,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时狼山才与陆地涨接。自宋至清陆续兴建了庙宇殿塔,总名广教寺。佛教中狼山为大势至菩萨道场,列为全国佛教八小名山之首。清末民初,天主教在狼山北麓建造教堂,名“狼山露德圣母堂”。1930年代,罗马教廷几下诏书颁赐“全大赦”使狼山列入中国天主教十二大朝圣地之一,在远东地区都有着崇高的宗教地位和影响力。进狼山门,即为法乳堂,原为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又称释迦殿。堂内三面瓷砖壁画是中国自东汉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画像,为当代著名画家范曾所作。出大殿西侧拾级向上,是一座七级四面的实心砖塔,称幻公塔。 纪念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一983年)狼山广教寺的住持和尚智幻,塔北有一碑亭,内有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所立《抚台平倭碑》,记载明代抗击倭寇的史实。塔西首为紫琅园,原为“三仙阁”,现辟为餐厅。再上,路右侧为白雅雨烈士墓。白是南通人,爱国学者,李大钊的老师,辛亥革命时领导滦州起义,后壮烈牺牲。山东南坡万松岭建有望江亭,在此可俯瞰浩荡长江,江南福虞两山隐约可见。其上为竹葵山房,其前有康熙御碑亭。  登上狼山之巅,即见广教寺的主体建筑群,庙门前大观台,视野开阔,山水田野尽收眼底。庙门两侧有对联:“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进门就是萃景楼,是座两层小楼,昔日为戏楼。据戏剧界人士说,这样完好的“寺院舞台”,在全国也属罕见。穿过萃景楼,迎面就是圆通宝殿,内供大势至菩萨,佛像高达4.5米,是狼山寺庙中最大的佛像。两侧塑有“十六尊者”像。殿后的支云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高35米,五级四面为南通三塔之一(另两塔为市内的文峰塔和光孝塔)。塔后就是著名的狼山大圣殿。狼山大圣为唐代的释僧迦,他南游江淮,为民医病、治水,深受爱戴。唐中宗尊他为国师,乃一代高僧。殿内大圣菩萨身披龙袍,法相庄严;两旁为他的弟子度慧岸和木叉。殿内终年青烟袅袅,香雾氤氲。山下东南麓有唐代骆宾王墓;骆是“初唐四杰”之一的著名诗人。曾随扬州刺史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流亡南通。与骆墓并列的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僚属金应和清《五山全志》编纂者刘南庐的墓,三墓稍上还有朝鲜爱国诗人金沧江之墓。  狼山南畅北幽,北麓以山为屏而构园,悬崖陡壁上题刻甚多,称题名坡。园内崖下为曲流溪水,西部临水巨石,近代著名书画家吴昌硕题为“大磊落矶”。至今尚留有张春所建的“赵绘沈绣之楼”和“林溪精舍”、“语梅楼”等建筑。还有松巅阁、海月岩、鹁鸪岩、夕阳洞、仙人洞、寒玉泉等景迹。 再往北至花园路城山路口是中国天主教十二大朝圣地之一的“狼山天主堂”,由民国上海三大建筑设计师潘世义在民国二十五年建造,是南通第一座近现代派风格建筑,教堂内悬挂着“爱国老人”马相伯和“草圣”于右任的题词,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主教朱开敏的墓穴也安葬在此。张謇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厅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謇/view/104596.htm1853年出生于/view/4141.htm江苏/view/1229.htm海门/view/702249.htm常乐镇。1869年科举考中秀才,1874年(即同治十三年),前往南京投奔原来通州的(今南通市)知州孙云锦。 1876年(光绪二年)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view/104543.htm1880年(光绪六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