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综合检测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综合检测试题

高一语文综合检测试题 第I卷(36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下面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蛰(zhé)居 深邃(suì) 粗犷(kuǎnɡ) 方兴未艾(ài) B.濡(rú)染 静谧(mì) 丰腴(yú) 安土重(zhònɡ)迁 C.搭讪(shàn) 绮(yǐ)丽 泥淖(nào) 残羹(ɡēnɡ)剩饭 D.桑梓(zǐ) 翘(qiáo)首 停滞(zhì) 幽深奇诡(wěi)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矫饰 谛造 宣泄 沧海桑田 B.焦燥 寥落 铭刻 无精打采 C.厮杀 元宵 文身 震耳欲聋 D.驯顺 啜泣 实惠 直接了当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想在这一片天籁中 出诺日朗瀑布的咆哮,却难以如愿。 (2)诺日朗瀑布,正是压抑后的一次 和喷泻。 (3)我们看见一只雄鹿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 在白色的水中。 A.分辩 爆发 淹没 B.分辨 暴发 湮没 C.分辨 爆发 淹没 D.分辩 暴发 湮没 4.选出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张家这个孩子啊,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提高呢? B.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C.即使是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能在大自然中找到最甜蜜、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 D.狼的嗥叫使那些在夜里听到声音,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灾难使成批的人流离失所,尤其是战争,不但造成田园寥落,骨肉分离,还不免导致道德崩坏,人性扭曲。 B.那种失望不同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C.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D.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 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每小题3分) 文化要发展 环境需宽松 当下,“文化”成为最热的词之一。人们现在都同意,“文化”很重要,如何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成热门话题。但这种共识其实是相当模糊的,很多争议正因此而生。学繁体字,背《弟子规》,恢复唐装,开国学班,行祭拜礼……近年来,围绕“传统文化”生出的热闹一场接一场,包括这几天引发如潮批评的“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但讨论的背后都离不开对“文化”概念的深层次辨析。 “中国有极好的传统文化,但没有注意保留。忘记了旧的,又没有建立起新的。”作家池莉对“中国文化的远去”深感忧虑。这种忧虑肯定不止她一个人有。 文化内涵十分宽泛庞杂。我们所言的“传统文化”其实仅是纸上记载的“文化”,而且多半是今人带着有色眼镜改造过的“文化”。 从今年开始,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可以放假了,我们因此就能接续传统吗?凭空造起一座“文化城”,炎黄子孙就能拥有精神家园吗?那些主持孔子或其他某子祭拜典礼的官员,对孔子或某子的精神思想有多少理解?讲庄子的于丹登上了福布斯财富名人榜,讲三国的易中天粉丝如潮,说明国学复兴了吗? 我们先得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什么是我们当下的文化,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可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文化。 文化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迁并不完全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个族群的文化会与环境不断发生互动。在当代世界中,我们的文化将如何演变,将来形成一个怎样的格局、得到怎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政府也可以有一个主导的追求方向,但结果无法断言。 思考和追求时,我们需要正视三个问题:一、发展文化是为了什么?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或为了方便治理?二、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是什么?三、政府在塑造文化方面的可能性和限度在哪里? 文化的演变有自身规律。如果不考虑世界的现实和大势,所谓复兴就可能变成复古——复古不一定不好,但别打着复兴的旗号忽悠人。如果不尊重文化进化的自然规律,所谓建设文化就可能变成戕害文化。 拿现在人们纷纷说要复兴的国学为例。据学者研究,中国历史上国学最繁荣的时期有三个,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清末民初,这三个时期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权威破碎,人们思想上的禁锢被打破,因此迸发出灿烂的创造之光。 文化需要繁荣和发展,但如何给文化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如何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