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眼眶和鼻前面观 中央沟前方为额叶,后方是顶叶;中央前回前方仅有一个脑回时为额上回,有两个脑回时为额上回(前方)和额中回(后方),有三个脑回时则自前向后分别为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横断层面上的外侧沟前方为额叶,后方是颞叶,颞上、中、下回在颞叶内自前向后依次排列。 脑组织窗观察颅骨各部分均显示为高密度影像。含气空腔呈低密度影。在颅底层面可以观察到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枕骨大孔以及乳突小房和鼻旁窦等。 皮质的CT值为32~40HU,髓质的CT值为28~32HU,两者平均相差7.0±1.3HU,髓质密度略低于皮质,易于分辨。 增强检查中正常脑实质轻度强化,脑皮质较髓质稍明显 CT扫描显示的非病理性钙化出现率较X线平片高。 鞍区CT检查常规需冠状位和横轴位观察,CT显示鞍区骨性解剖结构较清晰,但显示软组织结构,如垂体、海绵窦、颈内动脉和Meckel腔等,则不如MRI。 正常脑MRI上,脑髓质信号在T1WI上稍高于脑皮质,在T2WI上则稍低;脑脊液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脂肪组织在T1WI和T2WI上均为高信号;骨皮质、钙化灶和硬脑膜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流动的血液因其“流空效应”则在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血流缓慢或异常时则信号增高且不均匀。正常脑增强MRI表现为增强后正常脑实质密度略有增高,灰质较白质略明显。脉络丛明显强化,硬脑膜、大脑镰和小脑幕可发生强化。 5、中脑的横断层解剖特点 分四个部分,自前向后依次为: 顶盖(第四部分):即上丘和下丘,内有上丘层和下丘层,与视觉反射和听觉反射有关。(图示:中脑经上丘的横断层面) 6、小脑幕的横断层解剖学特点 对小脑幕的识别,可正确判断幕上结构和幕下结构。 在经窦汇以上的横断层面上: A. 小脑幕与大脑镰后端连成“Y”形; B. 高层面时呈长的“Y”形,低层面时呈宽的“Y”形。 在经窦汇的横断层面上: A. 大脑镰消失,小脑幕与窦汇连成“V”形; B. “V”形“杯口”内为幕下结构(小脑上蚓和小脑上池),“杯口”之外为幕上结构(大脑枕叶)。 在经窦汇以下的横断层面上: A. 小脑幕呈“M” 双峰形,随层面下移则呈“八”形; B. 双峰之间为幕下结构,两峰以外为幕上结构;“八”形之前为幕上的枕叶,之后为幕下的小脑。 头部结构的断层影像学表现 一、CT断层表现 CT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加,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病变组织密度增加称为增强或强化,其机制是病变组织内血管丰富或血流缓慢,血脑屏障破坏,含碘造影剂在病理组织中停滞、积蓄而强化。因此增强扫描可反映病理组织性质。 二、MRI断层表现 请及时记忆和练习 课后思考 1、名词解释 眦耳线、Reid基线、上眶耳线、连合间线 辐射冠、半卵圆中心、髓突、禽距、侧副隆起、脑池、鞍上池 2、问答题 简述脑室系统及其位置和交通。 试述鞍上池的组成、形态及池内结构。 试述颅脑横断层面上中央沟的识别方法。 试述第四脑室的定位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1)成对的脑池 大脑纵裂池:位于大脑纵裂内,被大脑镰分隔为左、右两部。底部绕于胼胝体周围,称胼胝体周池;向前下连于终板池;向后下续于大脑大静脉池。大脑纵裂池在胼胝体以上层面所见为大脑纵裂池全长,在胼胝体及其以下层面所见为前、后两段(前纵裂池和后纵裂池),分别位于胼胝体横断层面的前方和后方。 前纵裂池 后纵裂池 大脑外侧窝池:又称侧裂池,位于大脑外侧沟内,周围是额叶、顶叶、颞叶和岛叶。此池在横断面上的典型表现是横置的“Y”字形,主干伸入到岛叶表面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短,后支长。大脑外侧窝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静脉通过。该池在青年人不明显,但在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则明显增宽。 环池:分环池本部和环池翼部。本部环绕中脑的大脑脚外侧面,向前连于脚间池,向后连于四叠体池;翼部向外延伸至丘脑枕后下方,也称丘脑后池。环池内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脉络丛前动脉、脉络丛后动脉、基底静脉和滑车神经通过。 脑桥小脑角池: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交界处(即脑桥小脑三角区内)。前外侧界是颞骨岩部的内侧面,后界是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是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该池为桥池向外的延续,故又称为桥池侧突。第四脑室外侧孔开口于该池,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及小脑下前动脉、迷路动脉通过。蜗神经瘤(如图)时,池内可出现肿块影并伴有内耳门和内耳道的扩大或变形等。 (2)背侧不成对的脑池 帆间池:也称中间帆腔、第三脑室上池或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隆体和穹隆连合的下方,为一尖向前的三角区。两前外侧界为穹隆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的下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