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oc

高中历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20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反思 初冬之际,“第20届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盛会” 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西安开幕了。全国近28个省市的学校代表云集于此, 虽说严寒已逼近了古城,但是研修会却生意盎然。大家在这里交流课改的经验,大家在这里继续探讨课改的真谛与道路。“什么是教育的本源?什么是教学的本质?如何才能实现为振兴民族而育人的宏伟目标? 这次大会共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专家引领、增强信心”,在这个单元里,主讲的有两位专家,都来自课改先驱地区,一位是山东的“齐健主任” 他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用生动的事迹、鲜活的人物典型,揭示了“教师的真正使命”。第二位是来自深圳莆田中学李校长,他以自己带“文科试验班”的经历为例,向我们揭示了教育的本原,让我们感受到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对学生成长的帮助,它再也不是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 第二部分“专家解读,百师争鸣”,这个单元实现了各地教师交流的愿望,实现了教育一线的教师与专家的新课改对话与解答。虽说时间不长但是讨论比较激烈,所有的问题与疑惑都直指新课程。“为什课改这么多年了,有些地区依然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是连新鞋都不穿?新课改了高考怎么保证?……”尽管交锋激烈,但是时间不多,并未达成共识。大家也只能在意犹未尽时离开。 第三部分“同题异构、探索教法”,这个环节是大家最关注的环节。不同教师将会在同一课题下做课。历史课有两位有诸多不同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活动。一位是来自刚刚开始课改的陕西西安铁一中的61岁老教师“林东利”,另一位是来自课改前沿阵地的山东济南试验中学的中年女教师“钟红军”。由于背景的诸多不同,这两节课的不同已是不言自明,但是到底会有多大的不同,在所有历史老师的期待下,这次活动拉开了帷幕。林老师作为老教师,发挥了一支粉笔和个人非凡的语言功底,不仅教材挖掘深刻,而且知识一气贯通。钟老师则发挥了女教师的优点,以尊重、民主、平等构建了课堂的氛围,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调动了学生了自主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此外钟老师还运用诸多材料,使历史课堂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实现了知识的自主生成,实现了课堂的“变化”。这两节课后所有老师都被震撼了,原来历史课可以根据个人的性格,设计如此不同的课型,尤其是钟老师的课在历史教师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 第四部分“现身说法,指点迷津”,在历史教师的惊叹、关注下,钟老师为我们做了成长历程的报告。她是个历史教师,讲的是历史教师的成长,但是她那对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勤于探索的精神打动了在场所有的老师(历史、语文、物理),特别是她每次展示的课件,最难忘的是《国共合作抗日》她利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收集的国共双方的资料,用具体的数据让学生不仅相信了历史,而且对国共的抗日地位的变化,有了深刻的理解,避免了学生对教材的盲从,也使学生对抗战中双方的表现有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培养了学生探究意识,坚守真理的勇气。这段成长记录不仅让人们了解了历史,更让人们懂得了如何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为各位老师如何挖掘学生资源提供了借鉴。 这次培训虽短,但是对每位与会者来说都是获益匪浅。我仅从个以下几方面谈一谈我个人的感受。 第一,教育本原的探寻,教育真谛的回归。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孔圣人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教学原则,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随着教育越多服务于封建统治者,它的宗旨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新中国以来的高考制度,以强劲的功利势头冲击教育阵地,许多名师都成了这个阵地上的光荣牺牲品,许多学生也成了高考指挥棒下的牺牲品,教师成了试题专家,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考试以外的许多东西都被人们忽略。人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挣扎,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要为民族的振兴而服务”的真谛变得苍白无力,无人探究。功利的教育必然会出现功利的价值观,师生关系的淡漠,才子对社会的冷漠,特别是汶川地震中“范跑跑事件”和“谭千秋舍己为人”的鲜明对比,再度震撼者人们的心灵,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什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什么?这些问题在这次培训会议上成了焦点问题。经过培训之后,大家普遍达成共识,教育应该回归本原。 “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成为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前行的“灯塔”,“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为民族振兴而努力”成为教育追逐的终极目标。我希望在高科技时代,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回归教育的真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真正实现国家“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 第二,不要变成无知的信徒,而要成为无畏的探索者。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造就了一批名师名校,家长学生信奉他们,其他地区的教师也趋从与他们,对名师信赖,使这些名师名校成了高考取胜的法宝和法地。人们对他们趋之若从,他们的教学方法成了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