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四章综合复习中图版必修二.doc

高中地理第三、四章综合复习中图版必修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第三、四章综合复习中图版必修二

高一地理综合复习 第三、四单元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综合复习 第三、四单元 1. 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2. 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 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 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4.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5.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6. 经济效益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7.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8.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9. 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10. 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11. 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 【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 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的“东耕西牧”,粮食作物分布的“北麦南稻”以及糖料作物的“南蔗北甜”的分布特点,反映出农业生产活动具有( ) A. 季节性 B. 周期性 C. 地域性 D. 计划性 2. 现代农业提高产出的最重要手段是( ) A. 化肥、农药大量投入 B. 农具的更新 C. 增加劳力 D. 加大科技投入 3. 影响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 A. 土壤 B. 气候 C. 政策 D. 市场 4.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① 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