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掘金小行星不是梦.doc
掘金小行星不是梦
刚进行了深海探险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又把人们的目光引向太空。在西雅图飞行博物馆,卡梅隆携多位社会名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行星资源公司,把小行星上的水以及贵金属作为开采对象。他们宣称,此举将“给全球创造数以亿计的GDP,为人类的繁荣昌盛提供基础和保障”。
按照表面的反射光谱,可将小行星分为几大类:S型、M型、K型、C型、D型等。小行星的反射光谱反映了其表面的物质组成。比如:C型小行星的成分与太阳类似,但没有氢、氦及其他易挥发物质,75%以上的小行星属于此型;S型小行星的表面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与镍、铁及镁等的沉积物,大约17%的小行星属于此型;M型的成分主要为金属铁,仅少量小行星属于此型。
科学家用光谱分析的方法发现,除了铁、镍、镁之外,有些小行星上还可能会存在水、氧、金、铂等物质,正是这些物质吸引着太空寻宝者。
1997年,美国人约翰?刘易斯在《太空采矿:小行星、彗星和行星上的无尽财富》一书中设想,开发M型3554号小行星可获利20万亿美元,其中8万亿美元来自铁和镍的矿藏;6万亿美元是钴的价值;其余6万亿美元是铂族贵金属的价值。放眼整个太阳系,直径一千米的小行星按100万颗计算,平均每一颗含有3千万吨镍、150万吨钴和7 500吨铂,仅铂一项就价值1 500亿美元以上。他因此断言,资源危机不过是“源于无知的幻觉”。从这本书出版以来,铂的价格已经涨了3倍,巨大的利润刺激着潜在的小行星采矿者。据行星资源公司估算,一颗直径500米的富铂小行星的铂储量相当于人类历史上开采的所有铂。
在强调视觉效果的科幻影片中,小行星带往往被描绘成巨石乱飞的空间,飞船在小行星之间左冲右突,不时用炮火击碎无法避开的石块。其实,真实的小行星带是异常空旷的。太空时代以来,有许多无人探测器已经穿过小行星带飞往火星轨道以外,并无一个被小行星撞上。不过,开发小行星有不少困难。
首先是对航天员的影响。小行星表面的低重力会导致久居其上的人体肌肉萎缩、骨钙流失。长此以往,“小行星人”再难以回到地球的正常重力环境中。这会大大降低人们前往小行星工作的热情。
其次,能量来源成问题。大多数小行星远离太阳,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可利用的太阳能仅为地球的1/4或1/16。
最后,很多小行星是由松散的团块构成的,没有坚实的土地可供着陆,更不用说开发了。小行星没有地球的臭氧层和磁层,对紫外辐射和高能粒子没有抵御能力。要想屏蔽辐射,需要“挖地三尺”,住在地下几米深才行。
开发小行星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
低重力降低了工程建设难度,开挖土方和建筑房屋都不需要重型机械。低重力也降低了从小行星上发射飞船的难度。同样,在小行星上着陆也容易得多。
有众多的目的地可供选择,目前已获得编号的小行星有30万颗之多。
小行星化学组成各异,这就为宇宙飞船的燃料补给、采矿和殖民提供了多种资源。
从地球可以很容易飞往某些近地小行星,所需燃料甚至少于飞往月球。
小行星的表面积-体积比很高,使之能被高效地探测与开发。
高真空与低重力的环境是开展空间工业的绝佳场所。比如新材料开发、晶体生长、新药制取等。
许多小行星含有大量的可挥发物质与碳,这些都可供人类及植物生存之需,便于在上面建造人工生物圈。
综合考量上述问题后,行星资源公司打算以四步走的形式开拓小行星矿业市场。
研制并销售小型轨道望远镜,供科研机构和私人公司发现小行星目标并进行各种研究。
将小型轨道望远镜改造为小型小行星探测器,探测小行星目标的基本特性。
研制并发射大型小行星探测器,供科研机构以及私人公司以低成本探测小行星目标的成分。
研制小行星开发用飞行器。
未来,甚至有可能把小行星“拽”到地球附近,就近开采运输。清华大学的宝音贺西研究组曾发表一篇论文,提出捕捉近地小行星,变成地球的新卫星,然后对其进行开采的设想。天文观测表明,木星的光环能够“捕捉”一部分与其轨道重叠的小型天体,并且能将这些天体“保持”在光环轨道中数年才让其逃逸。宝音贺西认为类似的情况也可以在地球附近发生。他们计算出在6 000多颗近地小行星当中,有一颗名为2008EA9的小行星会在2049年在地球旁掠过。那时只需将其速度微调410米/秒就可以使其进入绕地轨道。这种微调是可以通过火箭撞击等手段轻易达到的。被捕获之后,这颗小行星的轨道半径是地月距离的两倍,可以近距离研究或开采。
凯克太空研究所赞助的一项研究也认为,到2025年将一个重约500吨的小行星“运到”月球外的绕地轨道,将其作为资源开采,技术上是可行的。
航天强国美国已经把小行星看得比登月还重要。2008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新的太空探索计划,表示美国将放弃旨在重返月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