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汉语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用句词或句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依靠判断动词“是”构成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文里只是个别现象,如:“不知木兰是女郎””同是天涯沦落人”。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句。文言中常有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用“者”或“也”表判断。 ①“.……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②“……,……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④“……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⑤“……,……。” “者”、“也”都不用或“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通常以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刘豫州王室之胃。《赤壁之战》 2.在主谓之间,用“乃、必、亦、即、诚、皆、则、素、悉、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 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臣本布衣《出师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用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石钟山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斯是陋室《陋室铭》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这种句子跟白话文“……不是……”的句式相当。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需要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二、 被动句(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在动词谓语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构成“(主语)+动词+于+名词”的格式。 例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2.①在动词谓语前面用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主语+为+名词+动词”的格式。 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②在动词谓语前面用介词“为”,构成“主语+为+动词”的格式。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③在主语后面用介词“为”字,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又在动词的前面用“所”字,构成“主语+为+名词+所+动词”的格式。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为乡里所患《周处》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④“为所”连用,构成“主语+为所+动词”的格式。 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⑤在动词谓语前面用介词“为”,同时在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主语+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