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VIP

【解析】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杨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这可以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 A.已经注重精耕细作 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 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 D.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2.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C.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如下信息:“青铜礼器”及其装饰、“乐器”、“生产工具”、“兵器”、“铜镞”及其数量,根据这些信息,再结合所知识进行判断。材料没有反映A项,B、D项部分反映,不符题意。正确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器 【名师点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规模庞大、管理制度完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民间消费品,某些部门在明清时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家庭手工业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出售。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冶金技术的进步 B.井田制的瓦解 C.小农经济的发展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冶金技术的进步 【名师点睛】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 (4)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从经营的方式来看,私营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转变。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起初在北方,以后逐步移至南方。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变迁。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工业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4.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20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23岁才开始服兵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尚未形成 B.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知识可知,汉代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汉代兵役制度与加强专制无关,故D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边疆的战事,故C项错误;男子23岁才服兵役,考虑的是农业生产效益不高,“期限一年”,是对农民的同情和保护,故B项正确。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经济政策 5.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出 A.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坊市制已经遭到破坏 D.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变化 【名师点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① 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 ②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 ③ 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