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学古诗文常见的古今词用法例说.docVIP

高中语文中学古诗文常见的古今词用法例说.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中学古诗文常见的古今词用法例说

中学古诗文常见古今词用法例说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从古汉语向现代汉语演变的过程中,词汇的发展变化是十分突出、迅速的。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外,还表现为词义演变的多样性。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常用古今词词义的差别。现就古诗文教学中常见的几个古今词的用法整理如下: 【爱】 “爱”在先秦以前有两个常用的意义: 1、表示“亲爱、疼爱”之意,这是与现在用法一致的。如 ⑴丈夫也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⑵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同上) 2、表示“爱惜、吝啬”之意,这个意项一直沿用到唐宋时期的文言文里。如 ⑴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⑵甚爱必大费。(《老子》) ⑶文臣不爱钱,武臣不爱死。(《宋史·岳飞传》) 在现代汉语里,“吝啬”这个意义已经不用了,“爱”一般表示为“喜欢”、“友爱”、“疼爱”等意义。 【恨】 “恨”和“憾”在古文中都表示“遗憾”的意思。在先秦诸子散文中一般用“憾”,在汉以后文章中才用“恨”字。刘勰《说文解字》:“恨,怨也。”“恨”在古代汉语中虽也和“怨”的意思有相近重叠之处,但古代的“恨”实际上是“不满”之意,程度远比“怨”轻。而在现代则相反,如“怀恨在心”、“恨之入骨”“深仇大恨”等语中,“恨“的程度又比“怨“重得多。如: ⑴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和感到遗憾)(《出师表》) ⑵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 ⑶私恨无穷(《报任安书》) ⑷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史记·淮阴侯列传》) ⑸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⑹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恨:感到遗憾或不满)(《信陵君窃符救赵》) ⑺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恨:不满。)(《荀子·尧问》) 【怜】 在古代,“怜”和“爱”的常用意义大抵是相对的。“怜”一般表示“爱”、“喜欢”、“喜爱”。这和现代的“怜悯”意是不同的。如: 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⑵丈夫也爱怜其少子乎?(爱怜:同义复词,是珍惜爱护之意。)(《触龙说赵太后》) ⑶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怜:爱戴)(《陈涉世家》) ⑷夔怜泫,泫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怜:爱、崇尚)(《庄子·秋水》) “怜”在古代也可作“怜悯、哀怜、同情”讲,不过出现在汉代以后。尤其在唐以后的诗词中,“爱”和“怜”经常交错运用,还引申出了许多新的意义。如: 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怜:同情)(白居易《卖炭翁》) ⑵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怜 :哀怜)(杜甫《月夜》) ⑶可怜光采生门户。(怜:可羡)(白居易《长恨歌》) ⑷ 可怜陌上离离草,一种逢春各短长。(怜:可怪)(陆游《平水》) ⑸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怜:可惜)(《阿房宫赋》)  【愤】 刘勰《说文解字》:“愤,懑也。”“愤”和“懑 ”是同义词,有时连用。“愤”和“怒”在意义上差别很大,“发愤”和“发怒”意义上全不相干。“愤”在先秦诗文中是“憋闷”的意思。从汉代开始,“愤”字才从“憋闷”引申为“因不满而感情激动”。中古以前,“愤”和“忿”意义也不同,在中古之后,二者意义逐渐接近,有时可以通用了。现在汉语中沿用了“发愤”这个词,其意义却与“发怒”完全不同。如: 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⑵发愤以抒情。(发愤:把憋在心里的话抒发出来。)(《楚辞。惜诵》) ⑶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愤懑:心中不畅快)(《报任安书》) ⑷北虽貌敬,实则愤怒。(愤怒:因不满而感情激动)(《指南录后序》) 【购】 在古代汉语中,“购”和“买”的意义有很大差别。“购”在古代是“悬赏征求”、“重金收买”的意思。购求的对象 可以是敌人或罪犯,也可以是要争取的人,还可以是珍贵的书画等艺术品。一直到宋代,“购”字的意义仍表示“重金收买”,与购物的含义不同。如: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史记 · 项羽本纪》) 有能生得者购千金。(《史记 淮阴候列传》)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后购求得书。(购:重金收买)(《汉书 · 张安世传》) 帝方博购王羲之帖。(《唐书》) 十年闭户乐幽独,百金购书收散亡。(苏轼《送刘道原归观南康》“) 【穷】 “穷”在古代主要有两种意思,与现在所说的“贫穷”有很大区别。 一是当副词用,表示“极”、“尽”之意,有时引申为“尽头”、“寻求、穷尽”等义。如: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 · 乐记》) 横四海兮焉穷?(《楚辞》)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秋水》) 二是表示“生活困难,境遇不好”(常见意义),常用来特指仕途不得显达。如: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