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修辞.ppt
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汉书景帝纪》) 周苛:项羽破荥阳,被烹杀。前202年追封高景侯,儿子周成即位。 周昌:封汾阴侯。《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艾艾”见于《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典故“期期艾艾”的来源。 周昌之子周开。 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荀子·天论》) 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於临济。魏王乃使周布出请救於齐、楚。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布救魏。《汉书·魏豹传》 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共用 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共同与另一个成分发生结构关系的一种修辞方式。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国语?勾践栖会稽》 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汉书?苏武传》) 同义连用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义词连在一起使用,人们在阅读时只需取其中任何一个词语的意义即可,这就叫同义连用。 而陋者乃以斧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苏轼《石钟山记》)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游乎天余乃下。(《楚辞?离骚》)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王充《论衡?论鬼》) 委婉 一、“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长者讳” 。在封建社会里,子女、臣下不敢直言父母、君王的过失,往往采用隐晦的说法,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为尊者讳”。 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陈情表》)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诸葛亮《出师表》) ③未能尽明,明主不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讳饰 讳饰是用委婉的词语表达不能直说或不愿直说的话,因多半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说法,所以叫讳饰。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②衍口未尝言钱,妇令婢以钱绕床下,衍晨起,不得出,呼婢曰:“举却阿堵物。”(《晋书·王衍传》) 三、自谦 古文中有大量谦称,如“小人”、“仆”、“奴”、“愚”等。 ①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②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司马迁《毛遂自荐》)③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范晔《张衡传》) 四、外交辞令: 1.礼貌称谓。古人跟国君、将帅、大夫等说话,有时出于尊重,有时碍于情面,不能直指对方,就用别的称谓来代替,以示礼貌。例如: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②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左传·殽之战》) 2.曲折表意。在外交场合,不管是炫耀武力,还是表示不满,也不管是表示拒绝,还是下达逐客令,等等,有时侯出于某种考虑,会故意把要说的意思用动听的言辞“装饰”起来,让人自己去领会其中的“言外之意”。体现出话中有骨、绵中藏锋的特点。 ①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殽之战》)③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粮食)饩(生羊)牵(牲牛)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郑国畜禽兽用来狩猎的地方),犹秦之有具囿( jùyòu秦国畜养禽兽的猎场)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左传·殽之战》) 古代汉语修辞 一、用典 沈祥龙《论词随笔》:“词不能堆垛书卷,以夸典博,然须有书卷之气味。胸无书卷,襟怀必不高妙,意趣必不古雅,其词非俗即腐,非粗即纤。” (一)明用 1、明用指明出处和来源。 2、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 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辛弃疾的《祝英台近》:“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一是“桃叶渡”。原指王献之送爱妾桃叶渡河的地方。《桃叶渡》: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二是“南浦”。典出《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辛词中的“桃叶渡”与“南浦”都是泛指送别的地方。 (二)暗用 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 暗用了《列子·黄帝篇》典故。据列子自己说,他从老商氏学道,最后达到了忘物、忘我之境界:“心凝神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意不知乘风我耶?我乘风乎?” 袁宏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动力源公司与通信产品简介.ppt
- 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doc-广东省药学会药物.doc
- 北京市东城区2007—2008学年度综合练习(二).doc
- 千米小时.(X+3).ppt
- 午餐、晚餐皆為三菜一湯.ppt
- 医学人文与医院管理-十堰市医学人文学会.ppt
- 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IgM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使用说明书.doc
- 南投縣鹿谷鄉鳳凰國小親職教育宣導補充教材.doc
- 南宋与金.ppt
- 参议员为什么要羞辱林肯总统.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