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从一个 I P数据报的首部并无法判断源主机或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是否进行了子网的划分。 使用子网掩码(subnet mask)可以找出 IP 地址中的子网部分。 2. 子网掩码 * IP 地址的各字段和子网掩码 网络号 net-id 主机号 host-id 两级 IP 地址 网络号 net-id host-id 三级 IP 地址 主机号 subnet-id 子网号 子网掩码 因特网部分 本地部分 因特网部分 本地部分 划分子网时 的网络地址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net-id subnet-id host-id 为全 0 * (IP 地址) AND (子网掩码) =网络地址 网络号 net-id 主机号 host-id 两级 IP 地址 网络号 三级 IP 地址 主机号 net-id host-id subnet-id 子网号 子网掩码 因特网部分 本地部分 因特网部分 本地部分 划分子网时 的网络地址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net-id subnet-id host-id 为全 0 AND * Subneting(子网分割) Split a large network into subnetworks 把分配的各类地址划分成多个较小的网络,而使每个网络具有较少的主机 Subnet mask(子网掩码): 32bit 1标识在IP地址中对应的位为网络位 0标识在IP地址中对应的位为主机位 Each host has an IP addresses and a subnet mask.The subnetwork of the host is determined by a bit-by-bit “and” of the IP address and of the mask. * net-id net-id host-id 为全 0 net-id 网络地址 A 类 地 址 默认子网掩码 网络地址 B 类 地 址 默认子网掩码 网络地址 C 类 地 址 默认子网掩码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1 1 1 0 0 0 0 0 0 0 0 host-id 为全 0 host-id 为全 0 A 类、B 类和 C 类 IP 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 * Masking * example IP address=6 Subnet mask=00100000,10000011011111111111111111 Subnet address:IP and Mask=128.32.134 By looking at the first bits of the address,one finds that this address is of class B and,consequently, that the network part of the address is 128.32.In addition, by using the mask,one finds that the subnetwork of that computer is 128.32.134 Host Subnet Network * 在不划分子网的两级 IP 地址下,从 IP 地址得出网络地址是个很简单的事。 但在划分子网的情况下,从IP地址却不能惟一地得出网络地址来,这是因为网络地址取决于那个网络所采用的子网掩码,但数据报的首部并没有提供子网掩码的信息。 因此分组转发的算法也必须做相应的改动。 7.3.2 使用子网掩码的分组转发过程 * 0 目的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 下一跳 28 28 28 接口 0 接口 1 R2 3 H1 子网1: 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 28 30 R1 的路由表 R1 1 R2 子网2:网络地址 28 子网掩码 28 H2 38 0 1 29 H3 子网3: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