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歌鉴赏二轮复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诗歌鉴赏二轮复习

*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 练习1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答: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考点: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练习1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练习2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考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考点:考查对诗歌的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 练习3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主要抒发作者遭逢战乱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考点: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分析与评价。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答:“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 “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 “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久难寐。 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练习4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 答: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反衬)。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练习5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考点: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答:本诗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练习6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划线句。(4分) 答:“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点1分,语言1分)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细节描写) 练习7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 答: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4分) 考点: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描写范氏居住环境中的荷花,也暗喻石湖主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练习8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秦词的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